年8月的某天,法国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凯在太空站吹响萨克斯风,此举成为法国夏季奥运会先导片里的一幕。太空中的画面是如此动人,它传递出人类对无尽未知的勇敢探索、对美与艺术的不懈追求,这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存续的两极。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科技突破性发展、不断颠覆人类认知,与此同时,有些生活方式、有些产品的“进化”速度却显然摆脱了时代的限制,生命力历久弥新,比如说品茶。品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唐宋以来茶道大行,成为文人阶层普遍的雅尚。由唐至今,茶的冲泡方式从唐宋末茶法、点茶法,明代叶茶冲泡法,演进到现代以工夫茶为主流,结合其他更为简便易操作的手法,茶器的发展亦一脉相承。通过世界最早的茶叶贸易文献,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烹茶尽具”四字已点出茶器之于茶的重要性。道艺相通,茶载道,器为艺,在功能性相对明确的前提下,当代的茶器制作者们通过创作来不断扣问这一命题。本次展览邀约的六位陶艺作者,在材料应用、器型推敲、烧成氛围、装饰语言的叠加作用下,所创作的器物性格彰显、情态相异。使用功能依然是作品的立足点,然又不止于使用,或瓷或陶,或拉坯手捏模具成型,或施化妆土或彩绘,细腻类玉,浑厚若松,静默似雕塑,平和如良友,器物是创作者们人格的投射。创作中有一条看不见的金线,籍由茶器这个载体,历史拓片与时代背景相融合,传统形制与个人洞见作沟通,生活细碎与胸中丘壑为观照……趋近这根金线,陆羽、赵佶、黄庭坚、荣西禅师、冈仓天心,好多名字一一浮起,又在一泓澄澈茶汤里化作无形。生于天地间,人要寻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就,也需时时抱拥心灵的慰籍。从脑机接口到量子计算,21世纪的生活将迎来更多颠覆性变革,变化恒常,万物创新,也总有一个日常生活的片段,或阳光普照,或阴翳婆娑,容得下一盏茶。策展人:顾青广东阳江人,1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从事日常生活陶瓷手工制作。关天增:这次的器物主要是拉坯成形方式,因为也比较喜欢白化妆土的感觉于是也融合了粉引的装饰手法和不一样烧成方试。造型基本来源于传统的日用生活器皿,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制作,想尝试些和以往作品不一样的效果。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教师,设计学博士,日本冲绳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被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浙江省美术馆、日本信乐陶艺之森等机构收藏。李海霖:茶器,是我时常会念想着去做的一类器物。因为爱茶,多年来在实验性陶艺创作之余,保持着对这类功能性小器物的浓厚兴趣,也得益于这一热情和交替劳作,激发出对制壶工艺更自由的思考。我制壶没有固定的材料,时而粗时而细,有时陶有时瓷,偶尔也会用到紫砂;成型工艺上虽以辘轳为主,但又不限于此,常多种工艺综合于一器,为的是更有趣的呈现与准确表达。正因如此,我过往制作的茶器,没有一致的面貌,但熟悉我的朋友又都能从中找寻出我的影子。这次参展作品也一样,几只盖碗,几款新壶,工艺上与旧作又有些不同,这是我这个阶段想要尝试的。联展的动力在于:设定了一个时限,须腾出手和时间,让冒出来的想法及时落地,继而分享,并问道于贤。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自毕业后一直从事日用陶瓷制作。蓝天:在做陶瓷的这十几年里,最早很喜欢日本的陶瓷,也会尝试自己制作各类日本风格的器物。直到有一次受邀参加在韩国举办的中日韩三国陶艺交流展,看着一堆自己做的类似日本陶瓷的东西放在那个展里,觉得特别尴尬。从那以后决定好好先从中国传统陶瓷做起,看看如何从传统陶瓷里做出一些新东西来。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作品《茶具》被景宁畲族博物馆收藏,作品《野生系列》被河南省博物院收藏。李芸:一直很喜欢自然界中的各种质感,尝试通过泥土的材料展现大自然的气质。从挖土调配制作到采藤编织提梁,亲手从自然界获取各种原始材料,通过火的媒介使其发生质变,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做喜欢的器物。上海戏剧学院多媒体艺术硕士。独立陶器作者,在陶艺创作前是二十年职业平面及多媒体设计师。自年开始独立陶瓷器物与装置创作,透过陶器转换对“造物”的思维,投身向泥土的学习与心手历练,作品简洁素雅,独树一帜的质感探索,呈现出她对美学的思考与践行。樂子砚:喝茶一事,初起解渴品香,高至静参禅境,这是首末两端,茶之包容跨度能够由实至虚,这样宽阔,我以为恰恰正是因其中间的形式万千。饮茶,有对器物自然材质的感受,有环境与茶境的思考,有形式变化的乐趣。陶自身的材质,经由水土火,美的可能取之不尽。既可依循过往的美学史韵,也可再建立当下的体会。作为当代陶器创作者,我意愿尝试去发现陶土的更多可能,尝试拓展感受,让形式更有流动变化的空间。此次参与茶器交流展,我选择呈现的陶器作品,材质有天然的火痕、有些绚烂如漆红、有些是银釉、还有些保留了裂纹。在通往平淡的途中,愿成一份茶事陪伴,如这个秋季的斑斓。福建泉州人,野生陶艺师。将所有注意力倾注于陶艺之上,遵循九字箴言「爱生活、爱家人、爱自己」。徐国贤:忠实于材料本身的特质,顺从材料自我意识的力量,拓展不完美的可能性,探寻器物最真实最直白的表达。做的每把壶都是一个小雕塑,像是行走的人,细节里有各种姿态。顾青策展人/写作者/资深媒体人曾在《青年视觉Vision》、《家居廊ElleDeco》杂志担任重要职位,创刊并担任原创设计类杂志《创诣GrandDesign》主编,任高端生活方式类杂志《私家CIRCA》主编。年联合创立高岭陶艺平台。年成立同名工作室。青工作室QingStudio聚焦当代手工艺和设计之间的结合转化,不断挖掘新生代设计和工艺领域人才,通过展览、出版物、论坛等形式寻找更多碰撞可能。近年先后策划碧山工销社开幕展、修武绞胎瓷展览等立足本土文化、探寻工艺发展之路的展览项目。个人首部生活工艺类著作《入泥》于年末出版,并于年末发行日语版。展览时间.9.30[thu]-10.17[sun]10:00-18:00
周一至周日开幕时间.9.30(14:30)开幕作者分享关于创作参与作者:关天增、李芸、樂子砚、徐国贤关于主题「与古为徒和一期一会——茶器创作中的传统再造和对日本器物美学的理解」主持:顾青参与作者:李海霖、蓝天?特邀嘉宾李迪李迪,杭州曾韵茶文化工作室创始人。走走停停的时光里,人与茶的故事勾勒出了画卷。迈进大山里,茶和人是互相滋养的,一片片的树叶,也是点点滴滴的心。现场-茶会品鉴单慧苑水仙倒水坑梅占刘官寨大红袍文山包种蜜香乌龙方家山牡丹王年烟小种展览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号东信和创园32幢1楼木墨展厅-欢迎朋友们的到来现场将展出全系列“茶空间”家具?参与开幕分享请添加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jishuia.com/njszd/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