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泡茶时,茶具的选择很重要。
但曾经有人留言表示,自己根本用不惯盖碗!
因为,他经过对比,发现所有的盖碗都存在这样的毛病——难以严丝合缝。
相比起来,茶壶就做得好很多。
合盖之后,合缝效果会更理想。
有一说一,从盖碗本身特性看,要求盖与碗口严丝合缝,并不合理。
盖碗的盖与碗是分离式的,可拆卸,加工时是分开烧制的。
当你将盖平置在上方后,出现些许自然倾斜,也是正常。
毕竟在泡茶时,盖碗的盖一定要实现灵活调整。
若是盖和碗之间合缝性太强,注入热水,合盖后正准备倒出茶汤时,受到物理影响,盖碗内部会形成一定的吸力。
这会增加茶汤倒出难度,出汤速度慢,茶水倒出不顺畅。
所以,买盖碗时,不能过分苛求严丝合缝,不留缝隙。
当盖和碗能做到互相匹配,大小适中,直径相配,组合起来刚好能配对,就已经算合格过关。
话说回来,泡茶时,盖碗的“盖”看似貌不惊人,其貌平平。
但喝茶时,不论是揭盖闻香,还是刮沫拨茶,盖碗的“盖”都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2》
用途一,揭盖闻香。
盖碗的“盖”,类似穹顶造型,看上去类似凸起的蒙古包。
泡茶时,如此造型设计,有利于揭盖闻香。
注入沸水刹那,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受到高温的影响,立刻会“燃”起来,不断往外扩散出茶香。
有的香气不断上扬,部分被飘散到空气里,部分被拦截在盖上,附着下来形成盖香。
有的香气随着茶味一起释放,落入到茶汤内,潜入热茶里,形成落水香。
还有的香气继续保留在茶叶内,等待下一冲沸水冲刷再缓缓登场。
和其它茶具相比,盖碗在闻盖香上拥有天然优势。
玻璃杯、马克杯等敞口无盖的茶具,在泡茶静置过程中,茶香不断向外飘散,没有盖香一说。
而茶壶虽然有盖,但和盖碗相比,壶盖大多偏平、偏窄,不利于闻盖香。
可见,闻盖香可谓盖碗泡茶的一大便利。
不过为了闻准茶香,在揭盖闻香时有不少注意事项。
首先,得趁热闻。
倒出茶汤后,先别急着倒茶分汤,趁热揭盖闻香更能闻到高沸点的前调茶香。
其次,得多闻几次。
不同温度状态下,闻到的盖香层次略有不同。
揭盖趁热闻,能闻到前调香。
稍等片刻,再次揭盖,中调香型涌现。
最后等盖碗彻底凉透,能闻到余留在盖上的尾调香气。
最后,闻香手法要正确。
先呼一口气,再去揭盖。
持盖位于鼻端下方后,认真嗅闻,分辨茶香。
要注意,闻香过程中不要开口说话,以免干扰茶香。
《3》
用途二,刮茶沫。
泡茶时,往盖碗内快速注入沸水。
当干茶接触到沸水后,个别茶叶的汤面上会迅速出现一层白白的沫。
这层沫,专业说法是茶沫。
肉眼看去,观感不佳,看着总感觉脏脏的。
其实,茶沫的形成原因复杂。
构成茶沫的主要物质是茶皂素,虽说,茶皂素有一定消炎作用,但它的滋味“苦且辛”,会影响整体茶味。
再加上,除了茶皂素外,包括水溶性蛋白、水溶性果胶、憎水性固体粉末,以及个别微小灰尘杂质等,同样会导致茶汤起沫。
稳妥起见,遇到茶沫特别多的茶汤,很有必要进行刮沫。
盖碗泡茶时,刮沫的操作很简单。
往盖碗内注入沸水后,若是茶沫激起较多。
那么,为了便于下一步的刮沫,注水时可以略微满一些。
接着再持盖轻轻一撇,汤面的浮沫便能轻松抹去。
刮沫之后,如果盖上还沾有茶沫,可用清水稍加冲洗。
简单两步,即可完成刮沫操作。
可见,盖碗作为茶圈内百搭、经典、实用的泡茶工具,方方面面都充满设计巧思。
至少,盖碗的“盖”除了能用来闻盖香外,在刮茶沫时也能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4》
用途三,拨动叶底
春茶季在采茶时,就常听茶农提起,好茶青摸起来要像柔软的皮革,叶片肥厚,捧起一把茶青能闻到浓浓的清鲜茶香!
经历加工,制出成品后,新鲜的茶青鲜叶早已脱去大量水分,成为了干制品。
唯有等到冲泡时,在热水的洗礼下,才能舒展身姿,恢复曾经的柔软身段。
经过多次冲泡,茶味已经大量被消耗,与此同时,叶底还彻底吸饱水分。
等到观察叶底环节,揭开盖,往里看去。
好茶的叶底,好似刚泡过温泉汤的美人,肤若凝脂,面若桃花,处处洋溢着好气色!
鉴茶时,好茶的叶底都是有共性的。
不能软烂、偏暗、没光泽、没弹性,一捏就烂。
而是得保留软亮鲜活、柔嫩饱满的好状态。
当你在观察叶底时,盖碗的“盖”能起到辅助性作用。
为了进一步检验盖碗的柔韧性,大可揭起盖,轻轻拨动叶底,往里摁压。
由于叶脉具有弹性,叶底软韧,能屈能伸的缘故,不消片刻,盖碗内的叶底便能悄悄弹起,恢复原状。
若是那些类似烂菜叶、烂水果那样,软趴趴的,一捏就彻底烂掉的叶片,品质上必然有缺陷!
《5》
用途四,调节出汤开口。
在盖碗泡茶的过程中,出汤开口的宽与窄,大可随心调节。
合盖开口的自由调节,好处诸多。
首先,泡茶时更百搭。
不论茶叶体积大小,都能兼容。
泡条索粗壮的老丛水仙,泡枝叶横阔的秋寿眉时,开口留宽一些,也无妨。
茶汤倒出速度会更快,并且不必担心在出汤过程中,盖碗内的茶叶会顺流而出。
如果冲泡金骏眉、白毫银针、或是叶片略碎的茶叶,开口需要稍微留窄。
其次,出汤速度更快。
盖碗出汤时,顺着盖与碗的缺口,茶水能呈现瀑布状倒出。
倾倒茶汤的瞬间,茶水飞瀑直泻,奔涌而出。
短短数秒内,便能倒出大部分茶汤。
若是用茶壶泡茶,不论壶嘴是宽是窄,茶水在经过壶嘴时,统一会呈现柱状式出汤。
论出汤速度,肯定不如盖碗。
最后,更方便清洗。
“盖”与“碗”是分离式的,合盖过程中,可以自由控制开口宽窄。
等到泡茶结束,也比较便于彻底清洗,不留卫生死角。
用茶壶的话,针对壶嘴内壁,茶壶底部等地,需要用专门的清洗工具才能实现缝隙清洗。
《6》
用途五,闻干茶香。
泡茶前,要烫壶温杯。
温杯之后,趁着盖碗内保留有一定温度,投入干茶。
投茶入内后,合上盖,端起盖碗摇晃。
注意了,摇晃干茶时,仅需上下轻摇两、三下即可。
借助烫壶温杯后的热力熏蒸,干茶内部的芳香物质,能充分释放出来。
轻盈的茶香,迅速遍布整个盖碗内部空间。
此时,可以闻干茶香。
闻干茶香,同样需要借助到“盖”的帮忙。
只不过和直接闻盖香不同,闻干茶时,不能将盖子全部揭开。
万一全揭开,门户洞开,茶叶内部的香气一早就大量飘散。
能闻到的气味,自然会偏弱。
标准的闻干茶香动作示范,大致如下:端起盖碗,凑近鼻端下方,接着像是打开贝壳那样,轻轻揭开一个角。
鼻子凑近那个敞开的口子,深深呼吸一口气,仔细感受干茶身上具备的所有气味!
《7》
泡好茶,细节很重要。
在盖碗泡茶过程中,“盖”与“碗”的完美搭配,能泡出理想风味。
聚焦盖碗泡茶的诸多细枝末节,以小窥大。
不论是出汤顺畅,还是揭盖闻香。
不论是刮茶沫,还是看叶底。
不论是闻干茶,还是拨动茶叶。
盖碗的“盖”,看似其貌不扬,但却拥有不可替代性!
?end?
小陈茶事旗下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