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2月9日讯(编辑若宇)美国FDA本周五官宣批准两款治疗镰状细胞病(SCD)基因编辑疗法,其中也包括首款应用“基因剪刀”——CRISPR/Cas9技术的疗法Casgevy。据了解,Casgevy由美股上市公司福泰制药与CRISPR医药共同研发,是一款自体细胞疗法。它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体外对来自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血红细胞生产高水平的胎儿血红蛋白(HbF)。一同过审的还有蓝鸟生物的Lyfgenia,适应症、适用范围与Casgevy一样。治疗过程也都是提取患者自己的细胞进行编辑。
在国内,基因编辑领域近日同样取得重大进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本周二公布,尧唐生物YOLT-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YOLT-为尧唐生物的首发管线,用于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ATTR)。YOLT-为一款体内基因编辑疗法,采用mRNA-LNP递送系统,瞬时表达基因编辑工具,从而减少脱靶风险。
中银国际郝帅研报指出,基因编辑仍在快速发展当中,基因编辑工具的创新和升级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许多研发团队正在开发CRISPR系统中不同的核酸酶。除了已成为主流的CRISPR技术外,单碱基编辑、以及TALEN等其他工具也在不断进步。基因编辑工具精准度、可靠性、便捷性的提升都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动力。除此之外,如何利用这些工具也是未来的一大研究方向,例如针对致病基因的编辑、针对调节机制的编辑以及表观基因编辑(Epigenetics)等,都使得基因编辑有着大量的可能性去探索开发。
公开资料显示,基因编辑有望为目前无法根治的遗传疾病带来永久治愈的可能性,其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的优势,有望实现“一次给药、终身起效”的持久效果。由于基因编辑改写了人体最深处的“代码”,因此基因编辑带来的改变可以持续影响未来人体的基因表达,达到根治的效果。
市场空间方面,被称作“女版巴菲特”的木头姐(CathieWood)在《BigIdeas》中曾预测,年基因编辑疗法年收入将达到亿美元,如果能够拓展应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则有可能扩展至亿美元。
博览财经吴隆钢12月8日研报分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