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是指由于脑脊液的产生和吸收不平衡以及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脑室异常扩大。根据病理生理改变,脑积水分梗阻性及交通性两类,梗阻性脑积水是指脑室系统内梗阻而引起脑室扩大,交通性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吸收障碍,产生过多或脑室外粘连梗阻引起的脑室扩大。
一、脑积水的ct诊断标准
㈠gado记分法
侧脑室轻度扩大+1
侧脑室中度扩大+2
侧脑室重度扩大+3
三脑室正常0
三脑室扩大+2
脑沟正常0
脑沟扩大-2
测量结果如果3分为脑积水
㈡直读法
径线?平均值(mm)脑积水
侧脑室两前角尖端之间最大距离
第三脑室宽度46
第四脑室宽段
???二、梗阻性脑积水
梗阻性脑积水又称非交通性脑积水或称脑室内型梗阻性脑积水,即第四室出口以上部位发生阻塞造成的脑积水,是脑积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因主要有肿瘤、出血、先天性畸型、感染等。
㈠病理生理改变:
脑脊液由脑室脉络膜丛分泌,经四脑室出口进入蛛网膜下腔,再由蛛网膜颗粒吸收,分泌与吸收平衡、保持正常压力。当脑室内某处机械性梗阻时、脑脊液不能进入蛛网膜下腔循环吸收,潴积于脑室内而导致脑室内压力增高,梗阻以上部位扩大。压力过高失代偿时,可发生天幕疝和小脑扁桃体疝。
㈡临床表现:
成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视乳头水肿
婴幼儿:头颅异常增大、囟门隆起,两眼球呈“落口征”
㈢ct表现
梗阻以上脑室异常扩大,以下平面脑室缩小,脑沟变浅或消失,同时见相应肿瘤、出血等表现。
1、四脑室平面梗阻:最常见后颅窝肿瘤,成人常见为听神经病,血管母细胞瘤,转移瘤等;儿童多见于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此外脑室内出血铸形也可引起脑积水。ct表现为:四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三脑室及双侧脑室扩大,中脑导水管显示。
2、中脑导水管平面梗阻
最常见为先天性脑积水,主要为中脑导不管先天闭锁或狭窄,其次为炎症或脑干肿瘤。ct表现为,三脑室、双侧脑室扩大,四脑室缩小。
3、三脑室平在梗阻:最常见为丘脑及基底节区血肿、丘脑区、松果体区肿瘤、ct表现为三脑室受压变形、移位、双侧脑室显着扩大,四脑室缩小
4、侧脑室平面梗阻:
最常见为脑室内血肿、室管膜瘤。ct表现为一侧侧脑室扩大,往往是因为该侧孟氏孔阻塞。
三、交通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是由于脑室外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或吸收障碍所致的脑积水,也有产生过多的脑脊液而致脑积水(乳头状瘤)但罕见。最常见的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
㈠病理生理改变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破裂的红细胞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等大分子物质,使蛛网膜颗粒表面的孔隙阻塞或受损,造成脑脊液吸收障碍,而出现脑咱们水;脑膜炎症可使蛛网膜颗粒发生炎症反应,同时造成蛛网膜粘连等改变,造成脑脊液吸收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淋巴瘤也常常侵犯脑膜亦可造成交通性脑积水。
㈡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㈢ct表现:
1、交通性脑积水表现脑室系统普遍扩大,四脑室扩大为特征性改变,有重要意义。
2、脑沟变浅、变平或消失,但灰白质界限清楚。
3、脑膜炎引起的交通性脑积水,常常可见鞍上池、环池等脑池粘连变窄,或增强后被强化,所以疑为脑膜炎合并交能性脑积水,宜增强扫描。
4、交通性脑积水的脑室旁白质的间质水肿发生率40%,较梗阻性脑积水低,程度相对轻,慢性者往往这一征象不出现,一是由于代偿后脑室内外压力趋于平衡,二是由于室管膜胶质增生阻止脑脊液外漏。
???四、有关脑积水的几个问题
㈠脑积水的早期ct表现:
脑室扩大顺序是侧脑室的颞角早出现,然后是侧脑室前角,继面三脑室及侧室体部、后角扩大,最后是四脑室扩大。所以注意观察侧脑室颞角扩大及其张力改变,是早期诊断脑积水的关键。梗阻性脑积水与交通性脑积水其顺序是一样的,只是梗阻性脑积水梗阻以下脑室不扩大而已。
㈡所谓正常压力脑积水概念
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于慢性交通性脑积水基础,代偿调节功能使分泌减少,部分完好的蛛网膜颗粒吸收功能代偿加快,从而形成新的平衡。虽然脑室系统扩大,但脑脊液压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故称正常压力脑积水。ct表现:脑室系统普遍扩大,脑沟加深,但两者不成比例,脑室扩大更显着。临床多表现为痴呆、共济失调,应与脑萎缩鉴别。脑室周围没有水肿影像。
㈢脑积水分流术后的评价
大多数学者认为较为理想的ct检查时间术后二周进行,以后根据情况动态观察,成功的脑积水分流手术ct表现为:
1、脑室缩小逐渐恢复正常的大小、形态或接近正常。
2、脑室旁间质水肿景象消失。
3、脑沟恢复正常或略有增宽。
㈣脑积水与脑萎缩鉴别要点:
1、脑积水所致脑室扩大是中心性扩张,表现脑室壁膨胀、张力大、侧脑室前角及三脑室呈气球状;而脑萎缩脑室增大为一致性、无张力,仍保持原有的形态,三脑室横断面上呈“长条形”改变。
2、脑积水脑沟浅或消失,脑池不增大;脑萎缩脑沟与脑室成比例增宽,尤其是侧裂、纵裂、中央沟增宽明显,脑池增大明显。
???五.脑积水的治疗
??1.药物治疗
(1)抑制脑脊液分泌药物:如乙酰唑胺(醋氮酰胺),mg/(kg·d),是通过抑制脉络丛上皮细胞Na+-K+-ATP酶,减少脑脊液的分泌。
(2)利尿剂:呋塞米,1mg/(kg·d)。
以上方法对2周岁以内有轻度脑积水者应首选,约有50%的病人能够控制病情。
(3)渗透利尿剂:山梨醇和甘露醇。前者易在肠道中吸收并没有刺激性,半衰期为8h,1~2g/(kg·d)。该药多用于中度脑积水,作为延期手术短期治疗。另外,除药物治疗外,对于脑室出血或结核和化脓感染产生的急性脑积水,可结合反复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的方法,有一定疗效。对任何试图用药物控制脑积水者,都应密切观察神经功能状态和连续检查脑室大小变化。药物治疗一般只适用于轻度脑积水,虽然有些婴儿或儿童没有脑积水症状,但病人可有进行性脑室扩大,这样一些儿童虽然有代偿能力,但终究也会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药物治疗一般用于分流手术前暂时控制脑积水发展。
??2.非分流手术
年Dandy首先用切除侧脑室脉络丛方法治疗脑积水,但是,由于产生脑脊液并非只限于脉络丛组织,而且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脉络丛没有切除,手术效果不确切,故停止使用。第三脑室造瘘术是将第三脑室底或终板与脚间池建立直接通道用来治疗中脑导水管阻塞。
??3.脑室分流术
Torkldsen()首先报道用橡皮管做侧脑室与枕大池分流术,主要适用于脑室中线肿瘤和导水管闭塞性脑积水。以后对中脑导水管发育不良的患者施行扩张术,用橡皮导管从第四脑室向上插到狭窄的中脑导水管,由于手术损伤导水管周围的灰质,手术死亡率高。内分流术是侧脑室和矢状窦分流,这种方法从理论上符合脑脊液循环生理,但在实际中应用不多。
(1)脑室颅外分流:该手术方法原则是把脑脊液引流到身体能吸收脑脊液的腔隙内。目前治疗脑积水常用的方法有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和脑室-腰蛛网膜下腔分流术,由于脑室心房分流术需将分流管永久留置于心脏内,干扰心脏生理环境,有引起心脏骤停危险及一些其他心血管并发症,目前只用于不能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病人。脊髓蛛网膜下腔-脑室分流只适用于交通性脑积水。目前仍以脑室-腹腔分流是首选方法。另外,既往文献报道,脑室-胸腔分流、脑室与输尿管、膀胱、胸导管、胃、肠、乳突和输乳管分流等方法,均没有临床应用价值,已经放弃。
(2)脑室分流装置由三部分组成:脑室管、单向瓣膜、远端管。但脊髓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则是蛛网膜下腔管。近几年来一些新的分流管配有抗虹吸、贮液室和自动开闭瓣等附加装置。
???关于脑积水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在我国治疗脑积水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在治疗前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按照医生的嘱托去做,才能够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果盲目治疗的话,会反其道而行之从而不利于治愈。
南石王刚分享知识收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