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目前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溶栓治疗,可采用链激酶、尿激酶。抗凝剂可使用肝素、双香豆素,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二是脑水肿治疗,常用药物有甘露醇、10%甘果糖、利尿性脱水剂等,降低颅内压和眼压,消除脑水肿、增加脑容量和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
65岁的莫女士,2天前在家中像往常一样活动时发现自己右侧肢体逐渐麻木、无力,拿取物品时容易掉落,讲话时逐渐口齿不清,家人发现这些情况后,及时将莫女士送到广西医院就诊,并收治神经内科治疗。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既往有10余年痛风病史,主要为右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疼痛时行走受限,经头颅CT、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后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会不会引起更严重的脑出血,年纪大了,会不会危及生命?”陪伴在一旁的家属焦急的询问。
1
神经内科医疗团队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及时给予抗血小板凝集、稳定斑块、改善循环和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治疗,经过近9天的规范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右侧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能够正常拿取物品,也未再出现肢体麻木的现象。
1
冯辉主治医师介绍,像莫女士这类疾病的患者,要结合长期监测、调整血压,定期复查和日常坚持健康的生活等方式才能控制疾病的发展。脑梗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45至70岁中老年人,它发病较急,多无预兆症状,发病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如不及时治疗,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尤其是致残率。针对这类疾病,医生给出以下建议。
1
1.调整血压:急性期病人血压较发病前稍高,一般不要降压药,但若血压大于/毫米汞柱,宜给予卡托普利等降压药。血压过低,应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应用升压药。
2.用药护理:抗凝剂如阿司匹林等宜饭后服或碳酸钙等酸剂同时服用,注意观察有无胃肠反应、溃疡、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
3.饮食健康指导:指导病人选用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饮食,避免干硬、粗糙、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控制总热量,多吃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含碘食物,少食动物脂肪、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甜食等,忌食辛辣、戒烟酒;适当饮茶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
4.出院后健康指导:生活有规律,避免劳累;加强语音及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定期复诊,如发现血压突然改变、肢体无力加重、手指麻木无力、短暂的失语或说话困难、眩晕、步态不稳等,应及时就医。
1
医生简介
冯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消化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擅长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是神经内科系统的疾病。熟练掌握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技术,并在临床中成功开展应用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