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指医师针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的体格检查,包括评价患者的意识、运动、感觉及神经反射等。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方法与判断标准有一定的年龄特异性。对于每位患者都应该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以便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患。
存在神经系统病变可能的患者均应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相对禁忌证:休克、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症患者,应优先挽救生命,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1.患儿准备对于意识清楚并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患者,需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目的,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对于意识障碍或不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患者,需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并获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和配合。
2.器械准备叩诊锤、软皮尺、棉签、手电筒、视力表、音叉等。
3.操作者资质医师(神经专科医师为宜)。
1.一般检查
(1)意识状态:根据患者对声、光、疼痛、语言等各项刺激的反应,判断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由轻到重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
(2)皮肤及毛发:根据皮肤是否存在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是否存在皮疹、斑块或血管畸形等,可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可能,如神经纤维瘤患儿的躯干或四肢可出现数块或者面积较大的咖啡牛奶斑。
(3)头颅:小儿常规需测量头围,并观察头颅形状和对称性。头围过小可见于狭颅症、脑发育畸形等,头围过大可见于脑积水、硬膜下血肿等。应注意囟门大小和囟门是否凸起或凹陷,如前囟凸出可见于颅内压增高;囟门早闭可见于小头畸形;闭合过晚或囟门过大可见于脑积水、佝偻病、硬膜下血肿等。
(4)姿势与表情:正常新生儿四肢自然屈曲,检查者牵拉小儿肢体可伸直,放松后又恢复原状。若新生儿出现四肢僵硬、下肢伸直内收、角弓反张或两侧姿势不对称均属异常。
(5)脊柱:注意观察有无畸形或叩痛,当背正中线上出现色素沉着、小凹陷或成簇毛发时,需警惕可能存在隐性脊柱裂、皮样窦道或皮样囊肿等。
2.脑神经检查
(1)嗅神经:婴幼儿检查困难,年长儿可配合检查,可观察小儿对特殊气味物品的反应,应当两侧鼻孔分开检查,一侧嗅觉丧失意义较大。
(2)视神经:包括视力、视野和眼底检查。新生儿视觉较弱,可用手指在眼前左、右、上、下移动,当出现视动性眼震时,提示皮质视觉功能受损可能。年长儿可用视力表检查视力。5~6个月龄婴幼儿即可检查视野,可将颜色鲜艳的物品从小儿背后缓缓地移动到小儿身前,根据小儿出现注视反应可大致判断视野。正常视野范围为颞侧90°、鼻侧60°、上侧60°及下侧70°。婴幼儿眼底检查前常需要扩瞳。正常婴儿的视乳头可由于小血管发育不完善而表现为视乳头小、生理凹陷浅,颜色稍苍白,眼底检查时不可误认为视神经萎缩。视乳头水肿常见于颅内压增高。
(3)动眼、滑车、展神经:这三对脑神经共同支配眼球全部运动及瞳孔反射。若展神经麻痹,患侧眼偏向内侧,并轻度偏向下方,眼球向外侧运动受限,并有复视。若滑车神经麻痹,患侧眼在静止位置不偏或略偏上方,眼内收时明显。若动眼神经麻痹,可出现眼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方斜视,向上、下、内侧运动受限,并有复视。
(4)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负责支配面部感觉、咀嚼运动、角膜反射和下颌反射。当三叉神经受损时,可出现上述运动感觉及反射异常。
(5)面神经:观察两侧额纹、眼裂、鼻唇沟及口角是否对称,一侧周围性面神经瘫可表现为患侧额纹减少或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不能皱额、闭眼和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中枢性面神经瘫时,只表现为病变对侧下部面肌麻痹,如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而额纹及眼裂无变化。
(6)听神经:婴幼儿只能粗测患者对声音刺激有无反应。年长儿可用音叉鉴别是传导性耳聋还是神经性耳聋。检查前庭功能,可做旋转试验或冷水试验。
(7)舌咽、迷走神经:若儿童出现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构音障碍,提示舌咽、迷走神经的损伤。一侧舌咽、迷走神经麻痹时可见该侧腭弓较低,悬雍垂偏向健侧,发“啊”音时,病侧软腭不能上提或运动减弱。
(8)副神经:根据患者有无斜颈、塌肩、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有无萎缩以此来判断副神经是否损伤;对于年长儿,也可通过转头、耸肩、举手过头等动作来判定是否存在副神经异常。
(9)舌下神经:患儿伸舌可观察舌静止时的位置,有无舌萎缩、肌束震颤,伸舌是否居中等。核上性舌下神经麻痹时,伸舌偏向病灶对侧,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伸舌舌尖偏向患侧,常伴舌肌萎缩和肌束震颤。
3.运动功能检查
(1)肌容积:注意有无肌萎缩或肥大,肌肉萎缩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腓肠肌假性肥大多见于假肥大型(Duchenne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2)肌张力:在肢体肌肉放松的情况下,将肢体各关节做被动伸屈运动时会感觉到存在一定阻力,这就是肌张力。肌张力减低可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小脑疾患、低血钾、深昏迷及肌病等;肌张力增高可见于上运动神经元性瘫、锥体外系疾病。
(3)肌力:幼儿的肌力评估相对有限,可让患儿由仰卧位站起以观察背肌、髋部及下肢近端肌力,让患儿用足尖或足跟行走以分别检查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胫前肌。年长儿的肌力检查可分为6级:0级: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1级:可见肌肉收缩但无关节运动;2级:有主动运动,在床面运动但不能克服地心引力;3级:有主动运动,且能对抗地心引力,但不能对抗人为阻力;4级:能作抵抗阻力的运动,但力量稍弱;5级:正常肌力。
(4)共济运动:婴幼儿按指令完成动作比较困难,可观察婴幼儿玩玩具及取物时的动作准确度及平衡性。对于年长儿,可作以下检查:
1)指鼻试验:小儿与检查者对坐,让小儿的示指端触碰自己的鼻尖,然后小儿的示指触碰检查者的示指,再触碰自己的鼻尖,反复进行,观察是否可以准确触碰鼻尖。
2)跟—膝—胫试验:小儿仰卧,抬高一腿,将足跟准确地落在对侧膝盖上,然后沿胫骨向下移动,观察双侧是否准确完成动作。
3)Romberg征:小儿双足并立,双上肢向前平伸,先睁眼后闭眼各做一次,闭目时出现身体摇摆或倾倒为阳性。
4)快速轮替动作:小儿伸直手掌,并反复做快速的旋前、旋后动作,若为共济失调患者,可表现为动作缓慢、不协调。
(5)不自主运动:观察有无不自主抽动、肌阵挛、震颤、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肌束颤动等。
(6)姿势和步态: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异常的姿势和步态。例如,仰卧位呈蛙状姿势见于婴儿脊肌萎缩症、肌病和脊髓病变等。
4.感觉功能检查
(1)浅感觉:①痛觉检查:用针尖轻刺皮肤,询问患儿有无痛感或根据患儿表情判断,需注意左右对比;②触觉检查:用棉签轻触皮肤,询问是否察觉,需注意左右对比;③温度觉:用装有冷水或热水的试管或瓶子接触皮肤,粗测对温度的感知。
(2)深感觉:①位置觉:检查者用两指轻轻触碰患儿的指(或趾)关节的两侧,向上或向下搬动患儿的指(或趾)关节,让患儿回答指(或趾)关节是否被移动及搬动的方向;②震动觉:用音叉柄放在骨突起部,测试有无震动感。
(3)皮质(复合)感觉:适用于年长儿,让患儿闭目,用手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轻重等,并描述给检查者。
5.神经反射正常小儿的生理反射有两大类:第一类为终身存在的反射,即浅反射和深腱反射,检查方法同成人相似。新生儿和婴儿的深腱反射较弱,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也不易引出,到1岁时才稳定。第二类为婴儿时期特有的反射,如果这类反射不出现、两侧不对称或应该消失的时候持续存在均提示神经系统异常。
(1)婴儿时期特有的反射如下
1)吸吮反射:用橡皮奶嘴或小指尖放入婴儿口内,正常婴儿会出现口唇的吸吮动作。此反射生后即有,4~7个月龄时消失。
2)觅食反射:轻触小婴儿口周皮肤,婴儿的头向刺激侧旋转、张口。正常小儿生后即有,4~7个月龄时消失。
3)握持反射:用手指从尺侧进入婴儿手心,婴儿手指屈曲握住检查者的手指。此反射生后即有,2~3个月龄时消失。
4)拥抱反射:检查者从背部托起婴儿,用一只手托起新生儿的颈和背部,另一只手托起头的枕部,然后突然将托起枕部的手下移4~5cm(不是放手),使新生儿的头及颈部向后倾10°~15°。正常婴儿会出现双侧上肢外展、伸直,然后双侧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正常新生儿生后即有,4~5个月后消失。
5)颈肢反射又称颈强直反射:让婴儿卧位,将其头转向一侧,同侧上肢伸直,对侧下肢屈曲。此反射生后即存在,2~3个月消失。
6)交叉伸展反射:让婴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婴儿一侧膝部使下肢伸直,按压或敲打此侧足底,可见另一侧下肢屈曲、内收,然后伸直,检查时应注意两侧是否对称。新生儿期有此反射,6个月后仍存在应视为异常。
7)安置反射:婴儿呈直立位,将一侧胫前缘和足背抵于桌面边缘,正常婴儿可将下肢抬至桌面上。出生时即有,6周后消失。
8)踏步反射:扶住婴儿腋下使其站立,躯体前倾,可引起自发踏步动作,新生儿期出现,3个月龄时消失。
9)降落伞反射:检查者两手握住婴儿两侧胸腹部呈俯卧悬空位,将婴儿突然向前下方运动,正常婴儿会上肢伸开,手张开。此反射生后6~9个月出现,终生存在。生后10个月无此反射属异常。
10)Babinski征:在18个月之前双侧对称性阳性属生理现象。18个月以后出现阳性反应则为病理现象,单侧Babinski征阳性往往有病理意义。
(2)终生存在的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检查者用左手托患儿的前臂使起屈曲掌心向上,左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右手用叩诊锤敲击拇指,观察其前臂有无屈曲。
2)肱三头肌反射:检查者用左手托患儿的前臂成90°,右手持叩诊锤敲击其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观察前臂有无伸展。
3)桡骨膜反射:检查者用左手托患儿的前臂,右手持叩诊锤敲击其桡骨茎突上方4~5cm处,可见曲肘和前臂旋前。
4)膝腱反射:检查者用左手在患儿腘窝处托起其下肢,使其髋膝稍屈曲,用叩诊锤叩击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肌腱,可见小腿上抬。
5)跟腱反射:患儿呈仰卧位,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呈外旋外展位,检查者用左手托其足掌,使足呈过伸位;用叩诊锤叩击其跟腱,可见足向跖面屈曲。
6)腹壁反射:患儿呈仰卧位,下肢屈曲,使腹壁完全松弛,用棉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自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可见相应的腹壁肌肉收缩。
7)提睾反射:轻划患儿大腿根部内侧皮肤可引起睾丸上提。
8)肛门反射:用棉签轻划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9)髌阵挛:让患儿的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拇指和示指捏住其髌骨上缘,用力向远端方向快速推动数次,然后保持适度推力。若患儿的股四头肌节律性收缩,使髌骨上下运动,则为阳性。
10)踝阵挛:患儿呈仰卧位,髋关节与膝关节稍屈;医生一只手持其小腿,另一只手持其足掌前端,用力使踝关节过伸。若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呈节律性收缩,则为阳性。
11)病理反射
Hoffmann征:左手持患儿腕关节,用右手中指和示指夹持其中指,稍向上提,使其腕部处于轻度过伸,然后用拇指迅速弹刮患儿中指指甲,若出现其余四指的轻微内收,则为阳性。
Babinski征:患儿呈仰卧位,髋及膝关节伸直,检查者手持其踝部,用棉签钝端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至小趾掌关节处,若zaozi趾背伸,其他四趾呈扇形展开,则为阳性。
Chaddock征:检查者用棉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划,直至趾掌关节处为止,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Oppenheim征:检查者用拇指和示指沿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Gordon征:检查者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别置于腓肠肌部位,然后用一定力度捏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1.检查嗅神经功能时,若检查发现嗅觉异常,需除外鼻塞或鼻腔炎症的影响。
2.神经反射、肌力及肌张力、感觉等的检查需注意左右对比。
购买正版图书
所有人卫出版的图书在全国新华书店、专业书店
人卫智慧服务商城(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白癜风能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