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主注:楼少的学医历程,就是我们的心路沉降的过程。心要静,慢慢才想的通,医之道才能前进。楼少的经历是很值得大家细细品味的,越品越有味道。
黄连,苦寒,上焦心火旺,或者说心火沉不下去。太阳是开,多用辛开,阳明是合,多用寒凉润的,阳明恶燥热,但是阳明从气于太阴,所以又容易生湿。四气五味是药的大概方向,用药还是要看更细的,还有临床的经验。
半夏脑积水,肺积水,肺炎这些,非生半夏不好用。脑积水还要重用,半升,这样。
说一个案例。
我治过一个严重呕吐的,刚开始每个月,严重时候15天吐一次,吐的时候全身冷汗,吃什么吐什么,大便难,小便也不多,吐的时候都是清水,一直吐,吃什么都不行,医院挂水,三天才能止吐。这个是明显的吴茱萸汤证了,我刚开始就用吴茱萸汤,吃了也能好转,医院,止吐了之后,吃了很快会好,但是吃了一段时间还是会吐,吐的时候都是清水,一直吐,吃什么都不行,医院挂水,三天才能止吐。
我就开始加减了,吴茱萸汤加了生半夏茯苓泽泻附子细辛生大黄枳实这些,吃了果然不呕吐了,一年多不吐了,然后去年突然又发作了,医院了,还是弄这个药方,吃了吐,吐了继续吃,一个晚上大概吃哦大半剂一样,然后呕吐就停了。
第二天病人出了一身疹子,手脚暖和,但是全身难受感觉身体好热,像个火炉一样,我把脉脉是浮的,这种情况以前没有见过,以前都是手脚冰冷,脉沉细的,这次我想了十几分钟,不敢下药呀。因为太反常了,虽然不吐了,但是全身痒,后来我不管症状,直接按脉,脉浮,病在表,直接葛根汤加半夏,一剂吧,然后病人就全好了,下午就可以下床干活了。
她也觉得奇怪,问我怎么会想到开这个药方的,因为以前是不可能的,这次以后,病人一直都没有吐过了,到现在又有一年了,精气神还越来越好。
我后来想了想,之前用吴茱萸汤为什么治不了,我估计是这个病人身体寒过头了,都化冰了,吴茱萸融冰的过程中,那些水没有地方去,大小便都不是很通畅,那只能通过上面吐来排邪了,精气神还越来越好。
这种人我下药很重,吴茱萸45克,红参45生半夏45克起,附子细辛这些都蛮重的,有病病受之。这里不是用了很多参吗。这个就能防止吴茱萸伤阴。
等你治了这类人你就知道了,阴药根本行不通,只能不断的化。脉沉细,很多人当这个细是阴虚,但是你看了这个人就完全不认为是阴虚。
这个脉那么细,是因为,寒收得太厉害了,脉都收细了,格像没有,非要说格,那就是呕吐了,从下不断的累积到上。上到胃就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