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微景观市场不断壮大,种类繁多、小巧精致的多肉植物成为花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日前,记者在东兴区田家镇一个育苗基地看到,一盆盆多肉植物整齐地摆在一起,温室大棚内是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多肉植物。这是返乡创业人员康大兵和妻子王霞琳共同打造的多肉植物、花卉种植基地。
“虹枝玉、珊瑚棒、粉蓝鸟……”康大兵指着盆中的各种植物,如数家珍。不一会儿,几种植物在他的搭配下,变成一个绚丽多彩的多肉植物拼盘。
合作
培育
管理
壮观
拼盘
浇水
今年32岁的康大兵是东兴区白合镇桐麻冲村人,他曾经在工地上当过工人,负责抹灰、贴瓷砖等。年,他开始跟着岳父在云南省华坪县学习假山、浮雕等景观设计。年,夫妻俩发现多肉植物俏销,于是开始进入多肉植物种植行业。
“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个,只能一边做一边学习种植技术。”康大兵说,他和妻子经常上网了解多肉植物的培育方法,熟悉多肉植物的习性。通过不断摸索,种植规模达到5亩,成为当地的多肉植物种植大户,每天的销售额超过元。
年,常年在外打拼的康大兵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年8月,我让父母在老家的地里试种多肉植物,主要测试老家的气候适不适合多肉植物生长。”康大兵说,试种比较成功,这坚定了他回乡发展的决心。
今年3月,夫妻俩自筹资金13万多元,在田家镇流转5亩多土地,打造了现在的多肉植物、花卉种植基地,尝试多肉植物、花卉的自繁自育。从前期规划设计,到焊接钢架、搭建大棚、陈列布展,康大兵亲力亲为。10月1日,基地正式营业,依托内江长江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基地当月销售额超过6万元。目前,约平方米的大棚内多肉植物品种有多个,花卉品种有80余个。
下一步,夫妻俩打算把基地建设成集观光、零售、DIY、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家庭多肉植物农场,与学校及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将多肉植物、花卉种植基地打造成自然教育基地,让更多学生亲近自然、了解多肉植物,让市民在这里享受多肉植物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