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这个选题好久了,可鉴于做这一篇需要整理的影视素材和文史材料较多,几番搁置。终在新年伊始,腾出了几天时间专门整合,才将此文完成。或有不足及谬误,还请诸位多多指教。
想来每年铺天盖地的影视剧,虽然不能全看,但我想大家可能还是偶然会瞄上两眼。看热闹也好,看门道也罢,总之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
我本人作为一个浅薄的历史爱好者、一个前电影从业人员,以及现茶行业从业者,在所观不多的国产古装电视剧中,常常有个观看习惯——那就是看这剧里的茶喝得对不对。
诚然我也没有多么精专,但大致的时代划分与饮茶习惯还算对得上。下面就从我整理的几部电视剧中来看一看,茶,究竟喝成了个什么样子?
这部出品于年的《美人心计》我没有完整看过(我本人很讨厌宫斗和宅斗的剧)。只隐约记得出差时在电视上看到一个饮茶的片段,当时还吐槽说“西汉的背景,又用明清茶壶和杯子,还喝的是铁观音。”但不知道是我记错了剧名还是怎么,找遍了前三集也没出现。即便如此,铁观音也要晚到清朝才出现,这剧里的茶终究还是没喝对。请看截图。
全景,一整套茶具,完整的一套现代功夫泡。
执壶出茶。
还有公道杯分茶。茶盘右侧很明显的是滤网。
分茶完毕,一人一小杯细品,啧啧啧,好茶!
可是汉代貌似并没有这种茶具。而《僮约》所提“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也着实无法复原汉代的饮茶方式与茶器制式。但可以肯定的是,汉代一定不是按照功夫泡来喝茶。因为到《茶经》记载,也还都是要加盐的煮茶法。所以,这部剧中的茶是大大地喝错了。
出品于年的《步步惊心》,跟茶的结合可是举足轻重的。若曦进宫就是司掌茶事的宫女。里面很多剧情就这个设定大施笔墨,但细究起来,一言难尽。请看图。
前景这一溜儿码放整齐的茶具,是十几年前茶叶批发市场最流行的茶具套组。
若曦进宫司掌茶事,八皇子托人给她捎了一本书,揭开手帕,赫然写着——茶艺!恕鄙人孤陋寡闻,我好像并不知道历史上有这样一本书。上网搜了搜,叫做《茶艺》的这本书是年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果然穿越剧里不光人可以穿越,书也可以。
制作团队为了体现自己的专业精神,证明道具做得用心,翻开来给大家看一看。碧螺春相传得名于康熙巡幸太湖期间,也有传在明代已经得名,具体何时并不可考。
而毛尖说起来是个类型统称,有古丈毛尖、沩山毛尖、信阳毛尖、都匀毛尖等等很多毛尖,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而这一段情节是十三阿哥为了帮若曦搞清各位皇子的,问了四阿哥最爱喝的茶是什么?
四阿哥听到,眼皮都不抬一下的回答:“太平猴魁”。可我粗略的查了查,太平猴魁是清咸丰年间才有的,而且当时的名字叫做“太平尖茶”。于是乎,不光人和书穿越,茶也穿越了。
这一个大特写给到这一茶盘五颜六色、造型奇葩的盖碗,简直不忍直视。别小瞧这些盖碗,这可是剧中若曦千方百计探听到各位皇子的喜好之后,依据各人特色和品性找人专门烧制的定制款。每一个盖碗都拿起来解说了一遍,获得了皇族一致好评。并配上为每人特配的茶叶,简直成为了康熙年间最优秀的女人。但这么粗笨的盖碗,再加上特意强调的琉璃质地,虽说有杯托,但导热其实挺好的吧?不敢想不敢想,替他们手疼。
年播出的《琅琊榜》可算得上掀起了一股风潮,很是流行了一阵。虽说原作是架空,但电视剧放在了南朝梁武帝时期(原著粉不要过来撕我,我好怕与人吵架)。这茶也是没有喝对的。
异常简洁的一壶两杯,看起来像龙泉青瓷。为免粉丝不满,点到为止。
年的口碑小糊剧《天盛长歌》(对,我私心作祟,放了天盛最帅已婚美男子辛子砚的玉照),在茶道具的制作上可说是非常用心了。他们把法门寺的一整套茶具复制了一遍。如图。
原作也是架空,但电视剧将背景放到了大致的五代十国,那么这承袭唐朝的饮茶规制可谓用心之至了。
美中不足就是汤色不太对。
盛茶
煮茶
分茶。
这部剧将煮茶与剧情做了比较紧密的结合,可以说是很不错的一个范例了。这部剧制作精良,但去年播出时收视不佳。很多人反映节奏太慢,对于看惯了口水剧的观众而言着实跟不上,也费脑子。整部剧趋近于电影质感,总体的表演分寸感拿捏较好,年代氛围营造得当,很值得细细品味。
这部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热播剧,我想很多人也看了。我们不纠缠改编得是否成功,单就设定宋朝背景下的茶具及点茶展示,我是很认同的。话不多说,上图。
孔嬷嬷教习盛府姑娘们如何烹茶。
盛老夫人与王氏谈话中,侍女在烹茶。
茶筅打茶
奉茶。
敢给汤色特写证明是真的下了功夫的。与宋徽宗所作《大观茶论》中“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还是较为相符的。我猜剧组不敢用纯白,怕被不了解的观众骂,感觉取了个分不清黄白、灰白还青白的颜色。但也可能是光线问题。总之很出色了。
作为正妻的王氏给女儿演示如何点茶。
综上所述,随着制作团队的经验不断累积与知识扩充,在越来越多制作精良的电视剧中看到了相应年代茶该有的样子。尽管我们没有办法详实完善的复原,但起码趋近曾经的真实,是作为影视制作人员该有的职业素养与职责。
为免有掉书袋之嫌,我不喜欢罗列大量史料。对于历史中的茶事种种,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由故宫出版社出版的廖宝秀女士所著《历代茶器与茶事》读一读,故宫网店有售。
也欢迎各位看了这篇小文,给我们留言探讨。有感兴趣的话题或疑问也请留言,我们会根据热烈程度出一些专门的文章进行讨论。
新的一年愿各位有隐云相伴,有茶更生活!
刘子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