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与大家分享的是《正海-妙术视界》第二百一十九期,医院神经外科郭爱顺副主任医师内镜微创团队带来的神经内镜微创通道下切除椎管肿瘤,欢迎观看、分享。
专家简介
郭爱顺,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神经内镜微创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颅底技术培训中心(医院)副主任,福建省垂体肿瘤多学科协作组秘书,福建省神经外科学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一届神经肿瘤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国内重要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国外SCI3篇,主持和参与省级科研课题4项,擅长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垂体瘤、鞍区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及脑肿瘤等微创內镜神经外科手术率先在闽西南地区开展昏迷病人促醒手术及顽固性疼痛电极植入术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专科门诊时间:周四上午;垂体门诊:周五上午;垂体瘤多学科门诊:周四下午。
技术指导:
林瑞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重症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福建省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和神经内镜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垂体瘤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漳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委、福建省神经外科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刊》杂志编委、福建省人口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漳州市民主建国会副主委,漳州市政协常委;漳州市第一批优秀人才。
汪伟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多年来一直从事脑与脊髓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是同时熟练掌握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两项技术的神经外科专家,将二者相互融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体会。主攻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脊髓血管病。擅长颅内高血运肿瘤的杂交手术切除。
病例一
朱某某,男,28岁,以“右侧肢体麻木、乏力1月余”为主诉入院;缘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乏力,伴行走不稳,在外未诊治,症状进行性加重。1医院查颈椎MRI示“C4-5水平右侧椎管内外占位”,为进一步治疗,遂就诊医院。专科查体: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右侧肢体肌力4级,痛触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5级,痛触觉正常,肌张力正常。
术前颈椎核磁:颈椎MR示C4-5水平右侧椎管内外占位:考虑神经鞘瘤
术前颈椎CT:颈椎CT提示脊柱骨质侵蚀破坏初步诊断:C4-5水平右侧椎管内外占位:考虑神经鞘瘤。
完善相关检查后,予行复合手术室定位下神经内镜经通道锁孔入路切除椎管神经鞘瘤手术。
术前定位
术中图片术后复查颈椎磁共振
术后复查CT:上下椎板各磨除一半椎板术后即刻患者上肢上抬明显改善术后三天步行出院,无需颈托固定病例二患者陈某某,男,54岁,以“左下肢抽痛伴行走不稳1周”为主诉入院。病例特点:缘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抽痛,无向他出放射,伴左下肢麻木、乏力,伴行走不稳,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及视物模糊,医院,查腰椎MR提示:L5-S1椎间孔处可见椭圆形囊性肿物。今为进一步诊治,转诊医院,门诊拟“腰椎管占位”收住神经外科。既往1年医院诊断“1.低颅压综合征;2.双侧额颞顶枕部硬膜下积液。”
查体:体温:37℃,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74mmHg。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双侧髋关节屈、伸、收、展、旋内、旋外无明显受限,双侧“4”字征阴性。双侧直腿抬高试验70°阴性。辅助检查:医院腰椎MR提示:L5-S1椎间孔处可见椭圆形囊性肿物。
初步诊断:1.L5-S1椎管内肿物2.低颅压综合征。
术前腰椎增强MRI诊断:L5-S1椎管内占位:椎间孔内外沟通性。
拟行:行复合手术室定位下神经内镜经通道锁孔入路切除椎管神经鞘瘤手术。
手术切口:中线旁开2厘米。
术后复查核磁共振术后复查CT:骨质保存完整术后第二天患者下地活动病例三患者庄某某,60Y,发现颈椎椎管内外肿物1年余。1年余前外院发现颈胸腰椎椎管内肿物,于外院行胸腰椎椎管内外肿物切除术,病理提示神经鞘瘤,术后一般情况良好,今要求行颈椎椎管内外肿物切除,求诊医院。专科查体:神淸,左侧乳突深部可触及肿块,质硬,固定,无压痛,胸腰椎见手术疤痕,愈合好,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痛温触觉均正常。
术前磁共振检查术前诊断:C2C3椎间孔区占位:神经鞘瘤可能。
行神经内镜经颈前外侧入路切除椎间孔内外神经鞘瘤手术,内镜改变手术思路,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颈前外侧入路,减少为暴露肿瘤而对颈椎骨质的破坏,并应用神经内镜利用扩大椎间孔形成天然的通道,对椎管内的肿瘤进行切除,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术后复查核磁共振术后病理患者术后3天步行出院,左侧肢体无症状。椎间孔区的神经鞘瘤一般起源于脊神经,常顺着椎间孔向外生长,早期呈“橄榄状”嵌塞于椎间孔,并可继续向内向外生长成为“哑铃型”。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此区域常伴随有正常脊神经穿行,且紧邻椎动脉,尤其颈椎,常与前方的血管、神经相近。手术无论从哪个入路,一般均需破坏椎板骨质和关节突以显露肿瘤,影响术后脊柱稳定。
结合我们单位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我们应用经神经内镜技术,完成了多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切除手术,尤其椎间孔内外沟通性肿瘤,并最大程度上保护了脊柱的稳定,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对神经内镜的适应症做了很好的探索和拓展。
往期回顾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