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八年前,14岁的小伟刚刚迈入中学。一天,在放学的路上,小伟被汽车撞至重伤,辗转送至我院时,一侧瞳孔散大,昏迷不醒,生命垂危。经我院全力抢救,最终能步行出院。
再次求医
八个年头过去了,小伟已经成年。但厄运又悄悄降临在他头上。近半年时间,小伟腹部不适,反复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医院不同专科治疗,但病情反反复复,且日渐加重。
近期,小伟来到了我院神经外科求诊。
神经外科专家对小伟的病情进行了详细诊断,确诊为“脑积水复发”。
多科协作
为进行一步查明病因,神经外科与消化内科、普通外科等多科专家进行了会诊讨论。通过病情分析,专家们认为,小伟脑积水复发且调整分流管手术无效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身高的增长,造成分流管长度相对缩短、活动度下降,产生腹腔肠系膜粘连,造成分流管口闭阻,从而导致脑积水加重,颅内压升高,因而反复出现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找出病因后,专家们为小伟制定了治疗方案:由普通外科协助行腹腔镜下腹腔分流管粘连拆解术。手术顺利,分流管恢复通畅术后,小伟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问题再现
然而,两周后小伟再度出现不适症状,而腹部症状更为明显。检查后,发现分流管腹腔端周围已形成巨大囊性包块。在由消化科专家穿刺囊肿、置入外引流管后,巨大囊性包块暂时得到缓解。
为使小伟的病症得到有效治疗,医院组织了多学科专家会诊。普通外科专家建议,由于腹腔粘连导致多发粘连分隔,腹腔失去了对脑脊液的全吸收功能,因此,必须拔除分流管!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腹腔是脑脊液最好去处,但腹腔吸收功能的丧失,意味着脑脊液分流必须改道。
独辟蹊径
改去哪?如何改?针对这一难题,神经外科副主任骆实再次组织了科内专家会诊。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教授许小兵参加了会诊讨论。“脑室-心房分流术”应该是目前情况下的首选。然而,该术式虽是治疗脑积水的经典术式,但在放置心房分流导管时需在颈部做切口,解剖颈内静脉和面总静脉,经面总静脉近端插入分流管达颈内静脉,经颈内静脉、上腔静脉达右心房,操作较复杂。由于静脉壁薄,一旦损伤颈内静脉将导致手术失败。
在综合专家讨论意见后,许小兵教授与神经外科专家为小伟精心设计了手术方案:组成神经外科-麻醉科联合手术小组,术中先由麻醉科医师在B超引导下穿刺颈内静脉,将心房端导管送入上腔静脉,再由神经外科医师完成后续操作。”
按照这个方案,由神经外科和麻醉科医师们联合,对小伟实施了“改良脑室-心房分流术”。术中以B超引导、颈内静脉穿刺、通过分裂鞘置入分流管,无需更换分流管、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性高,明显减轻了小伟的痛苦。由于术前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手术非常顺利!医院首例改良脑室-心房分流术获得了成功!
立竿见影
在手术后第三天,小伟已能下床行走,精神好转,食欲改善,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目前,在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等专科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和护理下,小伟康复良好,改良的分流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图为医师在检查小伟(右一)康复情况。
完
本文由医院(医院)鍖椾含涓鐧界櫆椋?鐢茬:閰稿乏姘т經娌欐槦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