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专家:医院神经外科一疗区马志东
《空中导医台》名医专家走出诊室,做客直播室,从专业的医学角度,科学帮助听众答疑解惑。
辛晓秋
医院中医科儿科一疗区责任主治医,主治医师
学术资料毕业于吉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吉林省中?医结合学会第二届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松原市医学会第一届重症医学分会委员,松原市医学会急救医学分会委员。擅长内科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危重症的抢救,尤其对各种急性药物中毒抢救及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小儿惊厥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症状,那什么是惊厥?有哪些临床表现?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来自于医院儿科杨欣伟教授曾做客医生为大家讲授《小儿惊厥的诊断和治疗》,详解解析了上述问题!
一
惊厥≠癫痫
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不自主收缩,常常伴有意识障碍。是痫性发作的常见形式,但杨教授指出:惊厥不一定就是癫痫。
为什么小儿惊厥高发?
小儿惊厥是儿科的常见急症,发生率很高,是成人的10~15倍,而且易频繁或严重发作,甚至发生惊厥持续状态。在儿科发生惊厥的病因众多且复杂,新生儿及婴儿惊厥常常不典型。
杨教授说,儿童惊厥发生率之所以比成人高,这是由于儿童的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血脑屏蔽功能差,神经髓鞘也没有完全形成,而且儿童的免疫功能差,在小儿时期也会有一些特殊的疾病,比如苯丙酮尿症、脑积水和脑灰质移位等。
二
发病机理
杨教授说,惊厥可以引起暂时性脑功能障碍,对小儿发育中大脑的影响很大,而且一次惊厥对近记忆的一过性影响与脑震荡所致的损伤相当,惊厥持续状态甚至可以产生严重不可逆脑损伤。小儿惊厥30min以上就可以产生神经元缺血病变,而成人惊厥超过6小时才发生此改变。
惊厥的病因分类及特点
三
小儿惊厥的临床表现
惊厥的典型表现包括意识丧失,头后仰,两眼上翻或斜视,口吐泡沫、喉肌痉挛,气道不畅,口唇青紫,面部、四肢肌肉阵挛性或强制性抽动。部分小儿有大小便失禁现象。
一般的抽搐持续数秒或数分钟而自止,然后进入昏睡状态。少数病人出现局限性抽搐后神志未清醒又出现再次抽搐,杨教授指出,这往往提示病情的严重度。
但新生儿惊厥会出现呼吸暂停、不规则,眨眼,凝视,斜视,面部口角抽动,肢体不规则运动等表现,其临床表现并不典型。
四
小儿常见惊厥疾病
小儿常见的惊厥疾病有热性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癫痫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指任何引起高热的颅外感染所致的惊厥,发病率为3~4%,其中因上感引起者占70%以上,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热性惊厥。
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的鉴别要点
癫痫: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疾病,特点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临床上出现发作性症状。
癫痫的临床特点是无热惊厥,反复发作,突发突止,发作形式固定或类似,发作时间短,有发作后状态。
颅内感染:
儿科神经系统感染非常常见,而小儿颅内感染包括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这些颅内感染性的疾病都会导致发热、抽搐,意识障碍,对于颅内感染主要依靠影像学、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脑脊液的检查进行诊断。
中毒性脑病:
中毒性脑病在儿科也很常见,其原发性疾病经常是败血症、重症肺炎、细菌性痢疾和百日咳等。中毒性脑病是在原发性疾病加剧的基础上出现,临床表现类似于脑炎或脑膜炎,常出现惊厥、意识障碍或高颅压,脑脊液压力会增高,但常规生化是正常的。
水、电解质紊乱:
严重的脱水、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和低血糖等都会导致小儿惊厥的发生。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婴儿手足搐搦症,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足致血中游离钙降低,使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局部或全身肌肉抽搐。6个月以内小儿多见。而病因与佝偻病相同。骨骼变化不明显,多有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全,导致血钙降低(<1.75~1.88mmol/L或离子钙<1.0mmol/L)。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有典型的三大显性症状:惊厥、手足搐搦和喉痉挛。惊厥是婴儿期最常见的症状,手足搐搦多见于幼儿和较大的儿童,而喉痉挛是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多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
五
如何诊断小儿惊厥?
在临床中,惊厥的病因诊断至关重要,如何诊断惊厥的病因?杨教授认为,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发病疾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如果新生儿发生惊厥,就要考虑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感染、中毒性脑病、胆红素脑病等。婴幼儿则需要考虑高热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手足搐搦症,EP等,而对于年长儿,则需要考虑到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EP、中毒等。
而季节因素也很重要,冬春季易发生流脑、手足搐搦症、CO中毒正,而夏秋季则多见乙脑、毒痢、伤寒等。
从患儿病史而言,要综合考虑患儿有无发热、各个系统伴随症状、有无惊厥病史、出生时的情况以及家族史。
在体检的时候,要重点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脑膜刺激征、肌张力、病理反射、颅神经、定位体征、眼底、前囟、颅缝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粪、血生化、脑脊液、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
六
小儿惊厥如何处理?
惊厥在儿科是一种急症,在临床中,我们要遵循4个原则:急救处理、对症治疗、治疗病因和预防复发。
急救措施:
“小儿惊厥一般的处理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意外损伤,要紧急处理,防止时间过长导致缺氧性脑损伤。“杨教授说。
止痉药物包括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异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等。
安定:
剂量:0.25~0.5mg/Kg次或1mg/岁(10岁以内),总量不超过10mg。
用法:静推,速度<1mg/min,脂溶性高,易入脑,静射后1~3分钟即可起效,疗程短,必要时20分钟后可以重复使用1次,24小时内可重复应用2~4次。
苯巴比妥:
为了及时控制惊厥的发作,可以静脉注射苯巴比妥,负荷量按20mg/Kg计算,首次10~15mg/Kg静推,如果15分钟未能控制,再用5mg/Kg,可以重复1~2次,24小时后用维持量,按每天3~5mg/Kg计算。
水合氯醛:
用法:应用10%溶液,每次50mg/Kg胃管给药,或3%溶液保留灌肠。
本药刺激性强,口服易致恶心,灌肠刺激肠黏膜。有时灌肠后查大便镜下有肠黏膜细胞或血细胞,容易误诊为痢疾。
对症治疗:
杨教授说,在儿童惊厥发热的时候要适当的降温,如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由于反复的惊厥会导致颅内压的增高,在临床中常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降低颅内压。
病因治疗:
在惊厥的病因诊断清楚后,如果是颅内感染要进行抗感染进行,在电解质紊乱时要纠正代谢紊乱,如果发现脑囊肿或者肿瘤,可能要进行手术治疗。
预防复发:
对于单纯性的热性惊厥,要进行降温治疗,对于有复发倾向的热性惊厥,可在发热期口服地西泮预防惊厥的发作,对于复杂性的热性惊厥,可使用苯巴比妥、丙戊酸钠进行治疗。
如果一旦诊断为癫痫,要根据癫痫的分型和临床特点进行治疗,传统的抗癫痫药包括丙戊酸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
注释:
1.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恢复者。由于惊厥时间比较长,会造成继发的缺氧性脑损伤。
2.癫痫危险因素是指若干因素使热性惊厥发展为癫痫的危险性增加,主要包括:复杂性热性惊厥、直系亲属癫痫史以及首次发作前神经发育延迟或异常体征(苯丙酮尿症、脑瘫或先天性发育异常等)。
来源丨医学界儿科频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