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对于王松龄教授而言,他只想做好看病、教书这两件事。
清晨五点半,闹钟未响,70岁的王松龄教授已经开始伏案工作,批改学生论文、编录学术经验。一个小时后,他来到位于郑州市医院(河南中医院)脑病科,开始带教查房或坐诊。
目前,王教授仍然坚持一周两天查房,两整天坐诊,坚持带教研究生和进修实习大夫,指导下级医生。每次查房从八点到十二点,最多时一上午诊查25位患者。
博采众长,研制方药造福患者
王松龄教授早年跟其父豫南名中医王子盘学习,后考上河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前身),毕业后又在河南省中医师提高班、北京医院脑病科、医院脑外科进行理论学习或临床进修。就是这样的学习加实践,让他掌握了丰富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具备了扎实的临床基础。
从事内科近50年,王松龄在临床治疗中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对心脑血管狭窄预防以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干预研究颇深。
他的中风防治灵、血肿消等经验方颇具疗效。他还研究制订了脑出血与脑梗死的综合疗法,运用此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年曾受到原卫生部科技发展中心嘉奖。
曾有位56岁的女性患者,左半身轻瘫伴间歇性加重20天,由医院脑病科治疗。经检查,诊断为脑梗死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王松龄教授用自拟中风防治灵1号方,让其连服7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停止。调整方后,又连用7剂,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后又制成丸药,连服4年后停药,至今无复发。
该患者于年及年两次做头颅MR与CTA,均证实原系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后MRA检查提示,原烟雾病狭窄的血管区已有其他血管深入代偿。
王松龄教授运用中风防治灵丸预防烟雾病再发脑卒中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用中风防治灵丸加西药他汀、阿司匹林预防卒中复发等病颇有心得,疗效较好。
在手术治疗脑出血时,应用他的“血肿消”经验方对病人恢复意识和促进脑内血肿吸收有显著作用,而且,还能有效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目前已指导下级医生完成了课题“血肿消预防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积水的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效果。
施药不如施方,施方不如育人
一般情况下,58岁以后不再带教研究生,但由于王松龄教授认真、负责,带教能力出色,学校对他放宽年龄限制。
王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每个学生每两周要上台演讲一次,集中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并把两周内观察到的病例、自己的思考及学术成果分享讨论,由王教授亲自把关、指正。这演讲的二十分钟,学生在课外都准备了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快速成长。
每年四五月份,王教授都会组织学生开学术研讨会,分布在省内外的学生聚在一起交流,相互学习提升。“古人说‘施药不如施方’,我补充一句,‘施方不如育人’。”王松龄教授深知三尺讲台的意义所在。
专家简介
王松龄
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长等。
擅长:脑出血、脑梗死、癫痫、头痛、小脑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睡眠障碍等疾病的治疗,对心脑血管狭窄预防以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干预研究颇深。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河南中医
中
医
也
可
以
很
酷
传承|探索|实践|弘扬
统筹:于素文
编辑:刘婧超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