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九下午,冷风萧萧,脚下还有未化开的冰碴子。记者在岚县东村镇东阳涧村村党支书于元庆的带领下,来到村民于有珍家里。
今年49岁的于有珍患有先天性耳聋,说话不太利落,小时候没有条件上学,一直跟父母在地里辛苦劳作。和妻子邸凤平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为增加收入,于有珍克服言语困难,学会了泥瓦工技术,承揽一些小工程。
邸凤平特意把记者领到墙上的照片前,指着一位穿学士服的姑娘说:“这就是俺闺女于艳芳,现在是山西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正说着,于有珍和女儿回来了。
“又在这和别人说你闺女,看把你美的。”于有珍边说边把妻子扶到椅子上坐下,还向记者解释,“因为自己没有上过学,所以再困难也要让两个孩子上学读书。”
“你这些年养家、供孩子上学不容易吧?”于元庆打趣道。于有珍摆摆手,指指旁边的妻子,又摇摇头。这一连串动作看得记者一头雾水,女儿连忙当起了“翻译”:“我爸说,他不觉得日子难,就算日子再苦再累也要供我和弟弟上学。在年我妈查出来有脑积水需要做手术时,四处筹不到钱也没想过要放弃。”说到这里,于艳芳眼睛里泪水在不停地打转。
也许是为了不让女儿难过,于有珍转移了话题,拿起桌上的“帮扶政策卡”给我们看。他说,原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无法摆脱贫困的影子。自从县里给我们享受了低保政策后,让我们一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即使这样,于有珍仍然“不满足”,想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于是乘着县里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的东风,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创办起自己的6亩油松基地。“第一次卖苗时挣了3万,现在等着二次出苗呢,今年在县里干活也挣了一些钱,过个好年是绰绰有余的。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给劲,我希望今后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于有珍的话语间流露出十足的信心。(记者闫书敏)
(来源:山西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