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脑积水介绍
脑积水症状
脑积水分类
脑积水诊断
脑积水护理
先天脑积水

写作专栏十三郝亚文个人写作专栏

贫困地区对智障儿童的社会观念

通过对黔东南自治区台盘乡村民的调查发现,农村残疾儿童社会参与度整体水平较低。个体差异大,在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残疾儿童参与不足,这些受到自身,家庭,政府以及社会等多因素制约,要提高农村残疾儿童的社会参与度,首要任务是给其他社会参与者建立正确的残疾观念,需加快建立农村残疾儿童家庭补贴制度,农村特殊教育和康复制度,提高家长在社会参与能力方面的培育意识,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对残疾儿童的包容度(何维嘉,)。

残疾儿童;智力障碍儿童;社会参与;贫困地区

一、研究背景残疾人的人权保障是一个涉及完善法律制度,发展社会经济,变革传统残疾人观念,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但在当前最为关键的是整个社会残疾人权意识的提高,尤其是贫困地区对残疾观念的认识,由于经济不发达,很多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外出打工,孩子多由留守的妇女,邻居人监护,通过一系列调研,他们把残疾误以为“残废,在欠发达地区,各地政府多注重基础教育,没条件发展高等教育且接触的残疾观念也很少,保留着以前的邻居观念,缺乏正确的残疾观(刘燕,)。残疾人又是一个人数众多,特性突出,有特殊困难的社会群体。在不同域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公众对残疾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残疾人不仅承受着生理残障所造成的不幸和困难,而且只能被动忍受因社会人文缺陷所带来的痛苦和艰辛。残疾人成为“受歧视和压迫的群体”(马良,)。实际上,“残疾人问题”主要不在于残疾人本身,而是“人为”的外部障碍,往往是机会不平等,导致其功能发挥受到限制。政府和社会要从残疾人的权利出发,大力推进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度的具体事项,为社会参与中的健全人建立正确的残疾观。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提高残疾学生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清除“人为”的外部障碍,建立正确的残疾观,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社会的弱势群体中,残疾儿童比较特殊。在较为落后的地区,残疾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教育情况叫人担忧,残疾人能够融合到社会中和发展形式权利的重点是儿童教育和生活的重点。我国人口有七成以上在农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他们常常被忽视甚至被放弃,未享受过义务教育和康复治疗,各项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抑制。由于农村残疾儿童福利制度发展迟缓,教育,康复等政策发展不到位,残疾儿童参与社会生活受到较大的影响(谢明,)。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连年灾害,城市化进程缓慢,与东中部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拉大,社会保障和残疾人事业十分落后,这些地区农村相比城市更为贫困,残疾儿童的事业发展也更为落后,改变贫困地区人们对残疾儿童的社会观念以及残疾儿童的社会参与更为紧迫和复杂(高圆圆,张爽,)。此次研究可以推动人们树立正确的残疾观,进而影响到贫困地区人们改变观念,把残疾人当成平等的社会成员来对待。二、研究方法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知道受访人的心理想法,其运用面广,能够简单收集多方面,各类社会人的工作分析资料。访谈,就是研究性的交谈,以口头的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回答搜集客观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在访谈过程中,尽管谈话者和说话者的角色在交换,但根本在于访员是听话者,受访人是谈话者。访谈以一人对一人为主要访谈形式,但也有一人对多人的形式。本文运用个案访谈法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是以住所和其社会角色为主线,从总体样本(平水村村民)中选择了1名女性和3名男性学生进行访谈分析,通过对4名个案的分析来了解平水村村民对特殊儿童(智障儿童)的看法;二是以其本人及其家长的访谈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以此来了解作为特殊儿童家长,对于特殊观念的认识。(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张建榕,这位儿童由于脑积水出现的特殊情况存在智力下降,周边的同龄儿童大部分没有正确的残疾人观。有的儿童愿意跟他玩,但因为他有特殊问题,所以其他同龄儿童疏远他。甚至有学前班的儿童打骂他,他认知低下发育迟缓,同龄儿童的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他一起玩儿。家长说因为他有特殊问题所以不能让孩子跟他接触,家长缺乏正确的残疾人观。完全不懂,融合教育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跟有特殊问题的孩子一起玩儿。(二)家庭情况家里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妹妹,村里的经济水平普遍不高,家里经济来源主要是务农还开了一个杂货铺,经济收入大概在可以维持生活的水平。他不是他家里亲生的,是他爸爸妈妈出去去广东打工,在广东收养的。在收养之前他的爸爸妈妈是知道他与常人不同的,当时以为是个小病,可以治好的。他是在广东被领养的,然后带回来前前后后花钱治病。他就在他们家附近的一个小学上学,我从一个邻居的口中听说他平时很有礼貌,可以正常的与人交流,而且挺听话。三、调研过程(一)针对家长进行的访问志愿者:孩子叫什么名字张爸爸:张健榕张妈妈:我们很久以前发现这个孩子。。。(家长比划动作,表示孩子有智力障碍。)那个孩子是收养的。这个才是我亲生的。那个孩子小的时候把精力全都投在他身上。所以那么多年一直没有。身体状况不好,加上智力方面有限制。又没有钱,所以有一点钱就投到他身上。我们这个小孩是做的试管。我们是贷款做的,还欠银行很多钱。志愿者:政府有些福利吗,补贴什么的。张妈妈:在我们这个地方,目前没有。张爸爸:没有补贴什么都没有。年轻的时候打工,挣得钱盖了房子,剩下的全部都拿去给他治病。医院,医院,还有贵医,医院都到过。志愿者:他平时生活自理,比如穿衣洗漱都可以自己完成吗?张爸爸:这些他自己会。我一直在教他,所以没有打工。志愿者:你收养他的时候知道他是特殊儿童吗?张爸爸:收养他的时候,是熟人认识的人,一出生就抱过来了。志愿者:那个时候知道他是特殊孩子吗?张爸爸:不知道。他们一开始说是脑瘫。后来又发现不是。最后确定是先天性脑积水。刚出生的时候有脑积水,但是还是靠他吸收。就是靠他自身条件吸收,但是小的时候没有达到。志愿者:几岁的时候确诊?张爸爸:确定是从小的时候就可以确定,但是小的时候不能动手术。还是靠他自己吸收。他的身体素质各方面,特别是容易感冒,一感冒就发高烧感冒,发烧就抽筋。在小的时候,两三岁的时候,基本上差不多他张爸爸个月就医院,所以他只要有一点不对,就马上用药。张爸爸:他有的会做一些很怪异的动作,那个不会说话的,医院看过了,医生说想说话基本是不可能的,好多小朋友都不喜欢和他玩。志愿者:是因为他的障碍是吗?张爸爸:对。(二)针对榕榕进行的访问志愿者:你叫张建榕是吗?张建榕:是志愿者:你平时在学校做些什么?喜欢和同学一起玩吗?张建榕:喜欢,他们不要我和他们一起玩志愿者:那老师呢?张建榕:数学老师欺负我志愿者:数学老师欺负你?他打你吗?张建榕:他就这样打我(张建榕打了一下自己的手,表示其数学老师平时会打他手心)志愿者:那你喜欢上学吗?张建榕:喜欢(三)针对邻居进行的访问志愿者:你们经常和他一起玩儿吗?学生:不跟他一起玩志愿者:为什么呀?学生:因为他总是打人,见谁打谁,因为他是个特殊人物,我们不想跟他玩。志愿者:他有打过你们吗?学生:没有志愿者:那他没有打过你们那为什么你们不想跟他玩。学生:就因为他跟我们不一样。志愿者:那你们还知道他的什么事儿?有人跟她一起玩儿吗?学生:没有,有人说他是大头志愿者:那你们觉得她可怜吗?学生:可怜志愿者:如果这个孩子没有问题,你会跟他一起玩儿吗学生:会志愿者:就是因为他有问题,所以你才不跟他们玩儿吗?学生:是四、调研结果(一)家庭环境榕榕是张先生从深圳领养的孩子,他一出生就被带去了平水村。起初,张先生是知道榕榕有脑积水的,因为当时医生说初生婴儿脑部有积水属于正常,慢慢地孩子自己会吸收。可榕榕一天天长大,积水并没有消退。医院检查,查出榕榕患有脑积水,会影响智力发育。张先生因为经济困难放弃让榕榕进行开颅手术,并让榕榕在家附近的普小读书。榕榕的特殊面容和问题行为让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尽他人的排挤。但张先生总是开导他,并且督促他学习。如今榕榕十一岁了,他的父母也通过做试管婴儿手术生了一个女儿。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发现,经济问题长伴于这家人左右。残疾与贫穷是如影随形的。张先生放弃给榕榕做开颅手术的关键原因就是家庭经济难以得到保障。(二)政府补助政府并没有任何补贴下达到平水村。唯一一次的机会也是留给脑瘫患儿的,榕榕没有受益。村里并没有与残疾人事业相关的康复机构以及特殊学校,这也给榕榕的成长带来了麻烦。政府补助的缺失以及残疾人事业发展滞后是第一大问题。其次,榕榕自身的残疾情况也是他生存问题的一大体现。像榕榕这样的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既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更快地学习,又不能像中重度的患儿那样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高不成,低不就,他们往往是被忽视的对象。而友情的缺失和童年的委屈是榕榕面临的最第二大的问题。(三)社会交往以及人们的社会观念由于榕榕的外貌特征和问题行为,同龄的孩子都不愿意和他打交道,甚至欺侮、排挤他,那些孩子的家长也警告自己的孩子不要与他接触。于是,榕榕变得有些自卑,他一面不愿和那些同龄孩子玩,一面又渴望着能融入他们的游戏。没有玩伴,他的精神慰藉完全来于父母亲。可是家里有了一个妹妹,这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一系列问题:父母亲的态度会不会发生转变?他们还有精力关心榕榕吗?那份精神慰藉会不会变轻了?妹妹长大了会不会也变得像其他孩子一样排挤自己的哥哥?二孩家庭给榕榕带来的影响已不容小觑。(四)生活环境平水村是黔东南地区的一个苗寨,张爸爸是少有的不出去打工,留在家里培养孩子的家长,而大部分的青年人都在外打工。孩子们都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不高,加上少数民族的一些旧习,思想文化上较为落后。这不利于特殊教育、融合教育以及正确的残疾人观的推广,更不利于榕榕的成长。榕榕身上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可以体现在当地每一个特殊儿童的身上。儿童的社会参与度不够以及人们没有正确的社会观念。五、讨论与分析(一)完善农村残疾儿童家庭补贴制度基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从中央财政到地方政府应当加大经费投入,尤其加强向西部地区农村残疾儿童家庭倾斜的政策。加强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救助以及农村特困户救助等救助制度的配套衔接,发挥多种救助政策对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救助作用;中央政府要提高对欠发达地区残疾儿童福利津贴和护理制度的倾斜力度,对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如若像榕榕这样类似的特殊儿童得到这些残疾儿童的补助就可以做手术进行康复,让其家长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到孩子身上。(二)扭转农村家长意识提高能力培养机会家庭生态环境是包括家庭经济地位、父母对儿童的认识、对儿童知识传递行为等,像平水村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多数还是传统的家庭,残疾儿童是否被重视几乎完全依赖于家长的意识。由于经济落后,旧残疾观念盛行,缺乏对残疾孩子潜能的正确认识。在这些地区,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特殊教育和康复的作用所知寥寥。只有提升农村家长对残疾儿童社会参与能力的认识,加强家庭对残疾儿童社会能力培育,才能让农村残疾儿童获得平等的成长机会。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三)建立康复福利制度以提高残疾儿童的各项能力发挥康复在提高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运动能力、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作用。中国开展的“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虽然补贴了残疾儿童康复治疗费,但是由于农村康复意识低、路途遥远、家庭条件等诸多原因,农村残疾儿童孩子享受政策实惠的不多,多为城镇或者近郊残疾儿童,且补贴的标准低,农民受益感不高。(张钧,郑晓瑛,陈嵘,)要尽快提高康复救助标准以降低家庭的康复成本,特别是向欠发达地区农村转移康复专项资金,给予农村残疾儿童全免费;尽快对农村进行康复知识普及,对残疾儿童及其家庭进行跟踪回访、展开专业培训等;加快农村康复机构、康复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康复服务水平;创新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方式方法,将免费或低价的康复服务推广到贫困山区,为农村残疾儿童制定个性化康复服务,让贫困残疾儿童享受到同等的治疗和康复机会。(四)加快发展农村特殊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大对特殊教育的宣传力度,确保被家庭放弃的残疾儿童也能参与到生活中。不能抹杀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刘婧娇,)。从教育对象来说,普通教育的教育起点是社会人,终点是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而智障教育的教育起点应是生物人,终点是一个基本的社会人。要加快观念的转变,应做到以下四点。1.举办讲座,提高认识召集家长举办讲座,专门的特教教师或县城里送教下乡的教师采取“入村”讲座为主,“集中”讲座为辅,开展教师讲授与座谈讨论,放映有关特殊教育的电影等形式,讲述残疾成功人士的实例,大力宣传正确的残疾理念,倡导形成科学的、正确的残疾观。2.交流合作、民主商讨在农村群体中,指导思想不统一,口径不一致是常有的,多召集家长商讨,或通过村委会召集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张玉红,关文军,贾玲,),让家长们之间互相交流,商讨正确的教育观念、开展理论研究,加强经验交流,提高家长的素质,端正家教指导思想;同时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的制度,让学校的教师与家长有一个正确观念的交流。3.加强理论建设,强化宣传在农村采取力所能及、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理论宣传,如出黑板报、出海报等形式宣传正确的残疾观念的方法,指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残疾观念的指导思想,除以上几种方式外,也可以向农村家长推荐优秀的有关特殊教育观念的报刊,建议订一两份有关残疾成功人士的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充电”的教材,家长充“足”电,才能给孩子“输”好电。

[1]刘燕.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特殊教育发展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学,,(1):9-11

[2]高圆圆,张爽.西部地区农村残疾儿童社会参与及影响因素[J].人类学,,38(5):84-89

[3]谢明.建立并完善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支持体系[J].现代特殊教育,,(3):13-15

[4]罗海萍,杨志波.欠发达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与管理,,(1):98

[5]马良.谈残疾人观念的变迁[J].残疾人研究,,(4):75

[6]瞿婷婷,肖非.美国多元文化特殊教育的发展述评[C].当代教育与文化,:82-88

[7]刘婧娇.从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需要视角下中国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研究[D],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

[8]王强红.发展我国民族聚居地区特殊教育的构想[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68-71

[9]张钧,郑晓瑛,陈嵘.少数民族残疾人的社会经济状况[J].人口与发展,,17(3):44-49

[10]陈巧妹.我国少数民族特殊教育研究综述[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1(2):86-89

[11]代红.西藏特殊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3)

[12]何维嘉.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赵云.民族地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现状与政策选择[J].中国校外教育,,(6):25-26

[14]吴春燕,毛运兰,黄可.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个案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3(5):85-89

[15]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6]金燕,彭泽平.新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历程、经验与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61-66

[17]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8]谢敬仁,钱丽霞,杨希洁,等.国外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及其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6):17-24

[19]张玉红,关文军,贾玲,等.新疆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8):9-15

[20]张恺悌.中国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状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jishuia.com/njsjs/6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