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梗阻性脑积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梗阻性脑积水(ICD-10:G91.)行脑室腹腔分流术(ICD-9-CM-3:02.)或第三脑室造口术(ICD-9-CM-3: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年,第1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年,第1版)、《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第1版)、《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第1版)。
1.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和视物不清等,急性病程可出现意识障碍;
2.辅助检查:
(1)检查视力视野;
(2)头颅CT检查:可直接显示各脑室扩大程度和皮质厚度,判断梗阻部位;若为中脑导水管狭窄引起者,仅有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扩大,而第四脑室正常;
(3)MRI检查:除能显示脑积水外,能准确显示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各部位的形态、大小和存在的狭窄,显示有无先天畸形或肿瘤存在。建议可行脑脊液电影检查,明确梗阻部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年,第1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年,第1版)、《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第1版)、《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第1版)。
明确诊断为梗阻性脑积水,可选择第三脑室造口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急性病人暂无第三脑室造口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条件者,应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病人无颅内感染、术区皮肤疾患及腹腔疾患,能够耐受全麻手术;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需向病人或家属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四)标准住院日为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符合ICD-10:G91.梗阻性脑积水疾病编码。当病人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后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检查;
(4)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6)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7)头颅CT扫描;
(8)头颅MRI;
(9)腹部B型超声;
2.根据病人病情,建议可行检查项目:认知功能评定。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号)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汪复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枕角穿刺、额角穿刺及三角区穿刺)或第三脑室底造口术,建议术中使用神经导航、B超定位引导下行脑室穿刺;
3.手术内置物:分流管分为固定压力分流管(高压、中压、低压),根据颅内压力情况选择分流管类型,或选用调节压力分流管;内镜第三脑室底造口术所需颅骨固定材料
4.术中用药:抗生素;
5.输血:根据术中情况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术后当日和术后第6天复查头颅CT,化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根据病人病情及置入分流管类型,建议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
2.术后用药:抗生素;
3.术后回病房平卧2-3天,分流术后病人出现肠鸣音后再进食(通常需24小时),每2-3天手术切口换药一次;
4.术后7天拆除手术切口缝线,或根据病情酌情延长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病人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并发症;
2.体温正常,各项化验无明显异常,切口愈合良好;
3.复查头颅CT显示分流管位置良好,脑室缩小。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后继发其它部位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脑内血肿等并发症,严重者需要再次手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病人术后复查CT显示分流管位置不佳、脑室无变化或引流过度,需行探查分流管调整手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3.术后出现发热,脑脊液检查提示颅内感染,或腹腔感染,需继续抗感染治疗或行脑室外引流术者;
4.三室底造口术后可能出现硬膜下积液,必要时需行硬膜下积液穿刺外引流术者;
5.住院后伴发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梗阻性脑积水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梗阻性脑积水(ICD-10:G91.)行脑室腹腔分流术(ICD-9-CM-3:02.)第三脑室底造口术(ICD-9-CM-3:02.)
住院第1天——(术前1天)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
□完善各项相关检查
□上级医师查看病人,制定治疗方案,完善术前准备
□分流病人选择分流管,确定分流脑室的侧别
□向病人和/或家属交代病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安排次日手术
长期医嘱:
□一级护理
□术前禁食水
临时医嘱:
□备皮(剃头)
□抗生素皮试
□术前常规检查
住院第2日——(手术当天)
□手术前再次确认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和手术侧别
□安排全麻下脑室腹腔分流术/第三脑室底造口术
□完成手术记录及术后记录
□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手术过程情况及注意事项
□术者查房
长期医嘱:
□一级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禁食水
□应用抗生素
□补液治疗
临时医嘱: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相应医嘱
住院第3日——(术后第1天)
□上级医师查房
□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切口敷料情况
□分流病人按压分流泵了解是否通畅
□分流病人观察腹部情况
□复查头颅CT,评价手术效果
□完成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
□一级护理
□术后流食
□抗生素预防感染
□补液治疗
临时医嘱:
□头颅CT
□血常规及血生化
□换药
住院第4日——(术后第2天)
□ 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 分流病人按压分流泵了解是否通畅
□ 分流病人观察腹部情况
□ 完成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
□ 一级护理
□ 术后半流食
□ 抗生素、补液治疗
住院第5日——(术后第3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注意病情变化
□ 切口换药,检查切口情况
□ 分流病人观察腹部情况
□ 完成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
□ 一级护理
□ 普通饮食
□ 抗生素,造口术病人术后3天停抗生素
临时医嘱:
□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
住院第6天——(术后第4天)
□ 注意病情变化
□ 分流病人观察腹部情况
□ 完成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
□ 一级护理
□ 普通饮食
临时医嘱:
□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
住院第7日——(术后第5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注意病情变化
□ 分流病人观察腹部情况
□ 完成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
□ 普通饮食
临时医嘱:
□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
住院第8日——(术后第6天)
□ 注意病情变化
□ 分流病人观察腹部情况
□ 复查头颅CT,并评价结果
□ 完成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
□ 普通饮食
临时医嘱:
□ 头颅CT
□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
至住院第9日——(术后第7天,出院日)
□ 检查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拆线与换药
□ 确定病人可以出院,通知病人及其家属出院
□ 向病人或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及复查日期
□ 完成出院记录
□ 开具出院诊断书
临时医嘱:
□ 通知出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