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公众平台杜绝一切广告、链接!我们提供免费讲座、体检指导与异常结果解读、就医咨询等服务,不以任何形式接受任何费用!
第四十六讲脑血管病(八)
重点内容: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分哪两大类?非外伤性SAH又称什么SAH?自发性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多少?自发性SAH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吗?什么是原发性SAH?什么是继发性SAH?自发性SAH的病因主要是什么?除动脉瘤外,自发性SAH的其他病因有哪些?高血压、吸烟、酗酒是自发性SAH的独立危险因素吗?吸食可卡因与SAH发病有关吗?简述自发性SAH的发病诱因。自发性SAH的最常见起病方式是什么?轻者自发性SAH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吗?简述SAH的典型症状。SAH患者眼底可见玻璃体下片状出血,有什么意义?老年人的SAH病因多为什么?后天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老年人的SAH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的发生率高吗?老年人的SAH首发症状多是什么?SAH诊断的常用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有哪些?头颅CT是诊断SAH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吗?易导致SAH的误诊或漏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疑SAH患者应首选什么检查?可疑SAH患者当CT结果阴性时,应进行什么检查?对于SAH患者,为什么宜早期行DSA(在DSA不能及时实施时,可予CTA或MRA)检查?SAH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哪些?什么是脑血管痉挛?在SAH的并发症中,什么是影响SAH预后的关键因素?SAH患者出现哪些情况,可诊断脑血管痉挛?简述SAH的一般治疗。简述并发症的处理要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分为外伤性、非外伤性两大类。非外伤性又称为自发性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疾病。
自发性SAH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前者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是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后者即广义的SAH,指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及(或)脑室。
自发性SAH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瘤,约占全部病例的85%左右,其他包括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出血、非动脉瘤性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出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炎、垂体卒中等。高血压、吸烟、酗酒为本病独立危险因素。吸食可卡因与SAH发病有关。
SAH好发于中年,女性稍多见。我国年发病率2例/10万人。
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用力排便、咳嗽、饮酒等,少数可在安静情况下发病。
一般突然起病,在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发生头痛是最常见的起病方式。轻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重者可突然昏迷甚至死亡。
SAH的典型症状有:1、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2、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甚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3、脑膜刺激征:青壮年病人多见且明显,表现为脖子僵直、头疼、呕吐等。
约20%SAH患者眼底可见玻璃体下片状出血,发病1小时内即可出现,是急性颅内压增高和眼静脉回流受阻所致,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老年人的SAH病因多为后天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出血量相对较少、较慢,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空间相对较大,且老年人痛觉阈值较高,故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的发生率较低。但由于老年人多有长期的动脉硬化,造成慢性脑供血不足,神经功能衰退;加之出血导致脑动脉痉挛,脑组织缺血、缺氧,故老年人的SAH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较多见。
SAH诊断的常用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头颅CT、腰椎穿刺、DSA、CTA,其中头颅CT是诊断SAH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若忽视腰椎穿刺的重要作用,往往易导致SAH的误诊或漏诊。
SAH的诊断:突发剧烈头痛伴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应高度怀疑SAH诊断;对可疑SAH患者应首选CT检查;当CT结果阴性时,腰椎穿刺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提供诊断信息;对于SAH患者宜早期行DSA(在DSA不能及时实施时,可予CTA或MRA)检查,以明确有无动脉瘤。
SAH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迟发性脑缺血、脑积水等,其他并发症包括低钠血症、丘脑下部损害、脑梗死、癫痫、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头痛等。
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由于SAH后痉挛变细,影像学上可见相应动脉远端受累,脑血流灌注减低。在SAH的并发症中,脑血管痉挛是影响SAH预后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发生于SAH后3~5天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可致20~40%的患者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或死亡。
SAH后的脑血管痉挛一般于出血后的3~5天内开始出现,5~14天达高峰。发生机理尚不明确。
SAH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可诊断脑血管痉挛:1、头痛、脑膜刺激症、发热进行性加重;2、意识障碍加重;3、新发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难以用脑积水或再出血解释时;4、颅内高压症;5、平均动脉压增高;6、DSA:大脑中动脉主干或大脑前动脉A1段直径小于1mm,或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远端支直径小于0.5nmm;7、CT显示蛛网膜下腔积血厚度>1mm;8、脑血管早期造影提示脑血管痉挛、收缩;9、TCD:平均流速超过cm/秒或2次检查增加20cm/秒。
SAH的一般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医院并进行密切监护,检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稳定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保持收缩压<mmFHg和平均动脉压>90mmlHg。安静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避免咳嗽,保持大便通畅。对有颅内压增高者,适当限制液体入量。注意诊治低钠血症;空腹血糖需控制在10mmol/L以下;控制体温。
并发症的处理要点:
1、常规口服或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可有效防止动脉痉挛。
2、维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可预防迟发性缺血。
3、伴第三、四脑室积血的急性脑积水患者可考虑行脑室引流;伴有症状的慢性脑积水患者可行临时或永久的脑脊液分流术。
4、明确的癫痫须抗癫痫治疗,但是不主张预防性用药。对既往有癫痫,脑出血脑梗死、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的癫痫样发作的高风险人群,可考虑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
5、动脉瘤出血治疗:早期治疗可降低再出血风险;外科手术夹闭或弹簧圈栓塞均可降低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风险;应尽可能选择完全栓塞治疗动脉瘤;对于同时适用于介人栓塞及外科手术的动脉瘤患者,应首先考虑介人栓塞。支持手术夹闭的因素:年轻、合并血肿且有占位效应以及动脉瘤的因素(位置:大脑中动脉和胼胝体周围血管的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动脉分支直接从动脉瘤囊发出);支持栓塞的因素:年龄超过70岁,无具有占位效应的血肿存在,动脉瘤因素(后循环、窄颈动脉瘤、单叶型动脉瘤),WFNS量表评分为IV级和V级的危重患者。
6、再出血治疗:针对病因治疗是预防再出血的根本措施;卧床休息有助于减少再出血,但需结合其他治疗措施;早期、短疗程抗纤溶药物治疗可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