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部位出血占自发性脑出血的10%-15%,出血以小脑半球多见,临床根据病情实行个体化治疗方案,小脑出血≥10ml者或血肿<10ml,但伴梗阻性脑积水、脑干受压症状时基本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案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或经后颅凹穿刺置管引流术。
目前小脑出血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定位穿刺方法较多,但形成系统理念并在国内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科学院、上海临床中心、医院医院的孙树杰教授的方体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高州中医药的杨进华教授的两点三线八字交叉定位法,医院的刘振川教授的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等等(基层小医生一枚,无缘接触其他大牌名家教授,不能了解其各位教授理论体系,不能一并列出,在此致歉!),还有借助立体定向仪器设备进行小脑穿刺的立体定向技术等等。
本文所介绍的是应用3D对小脑穿刺进行研究,研究涉及小脑穿刺的定位点,穿刺的安全范围、方向,以便徒手穿刺时可避开横窦、乙状窦、枕窦等,使初次穿刺者做到心中有数,不再为小脑穿刺而恐慌、手忙脚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大家教授的穿刺定位方法。
1、孙树杰教授的方体定向立体定向法
2、杨进华教授的两点三线八字交叉定位法
3、刘振川教授的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
从以上几位教授的精髓图片再结合详细阅读几位教授的理论体系文章,是不是很佩服几位教授的对小脑出血穿刺是如此出神入化,高手出招,不需复杂过程,手指点念之间、血肿十环抽吸只在一瞬间,各有妙招,全在融会贯通,真是应了“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
没有穿刺过成百上千的血肿,不能了解小脑的解剖及各种窦的位置、穿刺区域的大小,真是不敢下手啊!不忙!且看我科3D下的穿刺,带你走上一遭,下次穿刺你就不用担心了。
经OM线画一头部围绕头部的平面曲线
看看OM线经过小脑骨质的部分
经OM线切割,可见OM线平面可作为小脑穿刺的底边
小脑穿刺的顶边在哪儿呢?是横窦!又怎么划线呢?我用3D在枕外粗隆至颞窝最前顶点(上颌窦后外侧壁也即眉弓外侧缘与额骨颧突上交点后,此点在头部软组织有一明显压点,很好按压触及),画一平面线(红色线)
这个点在这里(红点)
应用3D切割红色平面看看,正好经过横窦下平面,避开横窦。
经头皮软组织看看两切割平面距离(成人约20.28mm,此为两平面垂直距离,小脑颅骨有弧度)
看看安全区域大小(红色部分)
红色区域即为后颅凹安全区域
穿刺点在两平面之间,避开乙状窦、枕窦,穿刺方向依据血肿选择,指向对侧眉弓外侧缘至外耳孔区域(也只能是这个区域)
3D看穿刺方向及平面
3D研究已经找好了穿刺的安全平面,你是不是对小脑穿刺有了更深的理解,找准了其穿刺平面及穿刺方向、穿刺的安全区域,你还会担心小脑的穿刺吗?
以上小脑血肿的3D穿刺研究方法姑且叫“小脑血肿定位穿刺两平面法”吧!你有更好的名字吗?告诉我!
声明:本文章系整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订阅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上海铁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于年,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神经外科产品的销售与服务,在行业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德国贝朗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是德国STEMA植入性耗材,德国Rebstock手术器械的全国总代理和其他品牌神外产品的区域合作伙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