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体衰,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或思虑烦劳过度,气血亏损,真气耗散复因将息失宜,致使阴亏于下,肝阳鸱张,阳化风动,风阳煎的津液为痰,风痰阻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肌肉失于濡养而发本病。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所曰:“营液内耗,肝阳内风震动”,“肝血肾液内枯,阳扰风旋乘窍”。
(2)五志过极化火伤阴:长期精神紧张,脑力劳动过度,或情绪剧烈波动,或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复因情志所伤,致心火暴盛,肝阳暴张,风火相煽,火盛水衰,水衰不能制火涵木,阴虚阳亢,气血上逆,突发本病。正如《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说:“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
(3)痰阻脉络:痰多由湿痰内郁而成,正如《丹溪心法·中风》谓“由今而言,西北二方,亦有真为风所中者,但极少尔。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气虚而生痰,中风恢复期或后遗症时,多因气虚湿痰阻络而致半身不遂、言语不利。
(4)气虚血淤:对中风发病,李东垣有“正气自虚”之说,盖气虚既可生痰,又可因气虚运行无力使血行不畅;而气郁则化火,火盛阴伤可致风动;气逆则影响血行,若血随气逆上窒清窍则使肝风动越。所以气虚、气郁、气逆与痰浊、瘀血密切相关,气机失调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
(5)血液瘀滞: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菀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菀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综上所述,中风的发生,病机虽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二、中医诊断:脑梗塞属中医中风的范畴,中风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位的深浅沿用《金匮要略》的分类方法辨中经络还是中脏腑。脑梗塞发病过程中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故属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根据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中风中经络的辨证方法,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等五型。在脑梗塞急性期以前三型更为常见。三、辨证施治(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证候分析:
年老体衰、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鸱张,阳化风动,风阳煎的津液为痰,风痰阻于经络,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肝肾阴虚、风阳内动,上冒巅顶,故眩晕头痛、面红目赤;肝阳暴亢,引动心火则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热移膀胱则尿赤;热灼津液,大肠失润则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均为阴虚阳亢、风火上扰之征。
治则:
平肝潜阳,息风止痉。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白芍,天冬,元参,龟板,代赭石,茵陈,生龙骨,牡蛎,麦芽,甘草,川楝子,怀牛膝。三黄泻心汤。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
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痹阻气血,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正气不足,气血虚弱,肢体肌肤失养故偏身麻木。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脑失所养故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均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之征。
治则:
祛风通络,豁痰开窍。方药:止痉散,温胆汤加减。僵蚕,全蝎,蜈蚣,白附子,陈皮,法半夏,白术,茯苓,甘草,胆南星,竹茹,石菖蒲。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证候分析:
嗜酒肥甘、饥饱失常致脾虚失运,聚湿生痰。或肝阳素旺,横克脾上,脾失健运,湿停为痰,痰浊停聚,郁而化热,热盛即可动风,风痰上扰,横窜经络,痹阻气血故出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痰热夹湿阻于中焦,传导失司,升清降浊受阻,下则腑气不通故便干便秘,腹胀,上则清阳不升故头晕目眩;舌苔黄或苔腻,脉弦滑是痰热腑实之征。脉大为病进,偏瘫侧脉弦滑而大是痰浊阻络,病有发展趋势。
治则:
泻火通便,祛痰通络。方药:桃核承气汤,豁痰汤加减。可以加上白蔻仁,砂仁,藿香,厚朴,苦杏仁,薏米仁,滑石,车前子等芳香化湿药。
(4)气虚血瘀: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既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证候分析:
气为血帅,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则出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气虚则面色皓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气虚故心悸;脾气虚,水湿不运,泛于肌肤则手足肿胀;中气下陷则便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自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均为气虚血瘀之征象。
治则:
活血化瘀,益气健脾。方药:补阳还五汤,八珍汤加减。当归,地龙,红花,黄芪,蜈蚣,赤芍,川芎,伸筋草等。
(5)阴虚风动: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证候分析:
肝肾亏虚,阴虚阳亢,虚风内动,脉络瘀阻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肾阴不足,不能上交于心,虚火上扰心神,故烦躁失眠;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故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均为阴虚火旺、虚风内动之象。
治则:
滋阴补肾,息风通络。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
四、恢复期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脑梗塞恢复期最好的治疗应该中医辩证治疗为主,辩病治疗为辅,利用中药其长效性强、耐药性强、安全性强,达到改善脑梗塞偏瘫、失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的同时,能有效防止脑梗塞复发,而药品本身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毒副作用的最佳治疗效果。恢复期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1)活血化瘀治疗:用药可选:冠心二号(赤芍,川芎,红花,绛香,丹参等)。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身痛逐瘀汤,汉三七、水蛭等。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梗塞病灶周围血肿水肿的吸收,改善临床症状。不适用于急性期治疗,以治本为主。
(2)芳香开窍治疗:苏合香丸,至宝丹,石菖蒲、乳香、没药、血竭、冰片等。
能够疏通经络、理气活血,临床治疗脑梗塞导致的头痛,肢体疼痛效果明显。
(3)补气养血治疗:气为血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可选用当归,赤芍,生地,川芎,阿胶,鸡血藤,黄芪,丹参等。
(4)温阳补肾治疗:经典处方就是地黄饮子,二仙汤,桂附地黄汤等。
五、脑梗塞康复治疗脑梗塞的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改善病人预后,减轻和减少致残。因为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发病后6小时内经过有效溶栓治疗,可以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使脑梗塞痊愈率达到70%至80%,加上脑梗塞康复治疗,部份脑梗塞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脑梗塞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治疗?(1)病情稳定后,要勤翻身、坐起、站立、走路,为后续功能康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避免偏瘫病人肢体障碍的许多不良姿态。(2)抗凝及扩充血管用药按时服用,如: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防止血栓聚集。
(3)康复训练。医生制定计划,针灸推拿按摩,刮痧等理疗措施。
(4)平衡膳食、坚持锻炼,降低三高症,注意饮食搭配合理,适度锻炼会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人已北京市中医白癜风医院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