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0日,渭南市儿童福利院迎来了一对特殊的客人!
噢!不对,准确地说应该是迎接她们的孩子“回家”!
小明(化名)携同他的新婚妻子方婷(化名)以及岳父母,到市儿童福利院看望他的“弟弟妹妹”和“爸爸妈妈”。
小明乳名东东。8岁那年因家庭变故,成了事实无人抚养孩子。年9月,由蒲城县救助站提出申请,经渭南市民政局同意送至市儿童福利院收养。
他在市儿童福利院整整生活了10年。
“当时他(小东东)来的时候大概就七八岁,孩子特别乖巧、懂事、可爱,随后我们就联系渭南市盈田小学,让娃在那里读书,上初中后由于成绩下滑,上高中考大学希望不大,就给娃报考了咸阳一所中专学校,让他有一技之长。”市儿童福利院学生管理中心的负责人介绍说。
年9月至年6月,小明在渭南市盈田小学读书;年9月至年6月,在渭南市西南京路初中上学;年6月至年6月,在西安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电钳工专业学习,获得中级职称。
年7月,小明咸阳中专毕业以后,他对院领导说出了想当兵的愿望。经过层层筛选,各项条件都符合参军要求,于年9月赴洛阳参军。
从小立志当兵的小明顺利入伍,成为从市儿童福利院走出的第一个人民子弟兵。年3月被济南军区评为年度秋季新兵专业集训“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年、年获得部队“优秀义务兵”和“优秀士官”嘉奖。在部队,经过7年历练,如今他已是一名共产党员、优秀解放军战士、二级士官技术骨干。
年9月经朋友介绍,小明认识了女友方婷。
方婷家住山西运城,是一名舞蹈老师,她和小明相隔多公里,再加上军人的特殊性,每年见面次数很少的他们却没有因距离而阻隔对彼此的感情。
“他(小明)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他这个人非常稳重,性格也特别好,特别会照顾人,总是时时刻刻关心我,比如说我从小就有胃病,他只要不忙就会随时提醒我,多喝热水、注意保暖之类的关心话,这一系列的举动让我觉得他值得依靠。”小明的妻子方婷深情地说。
一份坚守,一份等待,三年异地恋终成正果。
年8月24日,市儿童福利院特意派出工作小组,代表小明的父母前往远在山西运城的方婷家提亲订婚。
和所有家长一样,市儿童福利院作为“婆家”,对“儿子”东东的婚事进行了精心筹划,在婚礼举行前夕,还开展了“筑家添福与爱同行”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职工积极参与,为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小明进行了爱心捐助,共同为“儿子”筑起新家。
10月2日,蒙蒙细雨中的洛阳通讯某部的操场上,欢声笑语、鲜花锦簇,身着军装、英俊潇洒的新郎小明与披着洁白婚纱的美丽新娘方婷携手走向婚礼殿堂。
作为特殊的“婆家”——市儿童福利院相关负责人与工作人员专程赶往洛阳参加“儿子”的婚礼,向新婚夫妻表示祝贺,并将市慈善协会资助他们小家庭的2万元现金和院里爸爸妈妈们为他们捐赠的元现金、院里替他保存了7年之久的军人优待金元,一并交到了小明手上,为他们筑建小家庭添砖加瓦,祝福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长长久久、恩恩爱爱,携手同行、相伴一生。
“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作为“父母”他们见证了一对新人的幸福时刻。
“儿童福利院的每一个孩子都和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他们的终身大事也是我们最大的心事,在看到他们走进人生下一个阶段的时候,我们的心情都十分地激动和开心,祝福一对新人新婚幸福、生活美满。”婚礼现场,市儿童福利院相关负责人满怀喜悦地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
10月10日,回到市儿童福利院,看到活泼可爱的弟弟妹妹,看到朝思暮想的“爸爸妈妈”,渭伟明万分激动。
“今天,我特别开心,也很激动,但更多的是幸福、是感恩,感恩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感恩‘爸爸妈妈’对我的关爱和帮助。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对她(妻子)好,照顾她一辈子,更要感谢这里的‘爸爸妈妈’,有时间就带着她一起回‘家’看看,看看‘爸爸妈妈’,看看‘弟弟妹妹’。在军旅生涯中,我会好好工作,好好训练,争取越走越远,取得更大的成绩。但无论走到那儿,儿童福利院是我永远的家。这里不仅承载着童年珍贵美好的记忆,更是让我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为爱牵手,为幸福搭桥隆冬的渭北旱塬,天气异常寒冷。
年12月6日一大早,市儿童福利院领导与工作人员陪同小娟(化名),驱车前往百十公里之外的蒲城县男孩方辉(化名)家“走亲戚”。
小娟是市儿童福利院长大的孤残儿童,也是建院以来收养的第一批儿童之一。
疫情防控市儿童福利院实行了封闭管理,因不便于当面采访,工作人员只能为我提供小娟的成长资料,通过翻阅资料了解她的相关情况。
照片上的小娟,是个眉目俊秀、朝气蓬勃的女孩。她坐在餐厅的椅子上,身穿白衣卡通图案的短袖,头高高的昂着,留着长发,扎着辫子,满脸堆笑,似乎正沉浸在快乐甜蜜中。当目光触及她那双细长畸形的手指时,我的内心隐隐作痛,无以言状。她本该是个活泼可爱的阳光女孩,却因四肢畸形而遭遇不幸,命运的轨迹发生转变。
资料显示:小娟,年2月16日出生,身体健康,年8月27日因四肢畸形被当时的市社会福利院儿童所收养。
资料记载:小娟是个开朗、幽默、幸运的女孩,她从小喜欢漫画、听音乐、打羽毛球、唱歌、跳舞,5年至年在渭南市盈田小学读书,学习成绩优秀,语文成绩位居第一名,被评为三好学生,曾担任过学科组组长。年9月至年6月在渭南市实验初中读书,年9月在宝鸡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
在她的成长记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女孩子都喜欢漂亮,她将来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为所有爱美的女孩设计最漂亮的衣服。”
然而事与愿违,因个人自身原因,她“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的梦想未能成为现实。
“我们发现孩子变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帮我出出主意,我该怎么办?”
年,小娟已是一个19岁的大姑娘,寒假回院后孩子表现出困惑、迷茫的心态。辅导员老师根据韦奇定律: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意志,为其开展心理辅导。给出九组数据,让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组;拿出10张不同颜色的纸,让她选择自己最喜爱的颜色,并说出原因。
“针对孩子心理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告诉孩子,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不停地做出各种选择的过程,听取大人的意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总不能一味地听别人的意见而自己没有主意。凡事得通过自己的观点和思维作出判断。通过谈心交流,正确引导,孩子变得坚强果断。”院里的心理辅导老师根据孩子不同时期出现的精神状况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与其交流谈心,化解内心的忧郁,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式,为其健康快乐成长作好心理和精神呵护。
小娟智力正常,身体原因无法适应稍有强度的工作,亦无法进入社会,本人表示接受政府安排,将户口安置在市社会福利院。根据自己意愿,回市儿童福利院为婴儿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年2月,经院领导商议决定,安排小娟在市儿童福利院护理部婴儿室上班。年4月,市儿童福利院与其签订了护理员3年聘用合同。
小娟从小在福利院长大,活泼开朗富有爱心,和院里的叔叔阿姨弟弟妹妹有特殊的感情,在婴儿室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深得大家的喜爱,连年被评为优秀护理员。特别是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克服自身行动不便等困难,第一时间提出留下来照顾院里的弟弟妹妹,白班夜班连轴转,坚守抗疫一线70多天不下火线……
为爱牵手,为幸福搭桥。
在宝鸡上学期间,小娟与方辉同班同学。方辉勤奋好学,积极上进,两人一见倾心,心灵相犀,毕业后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多年来,一对恋人爱慕已久,痴心不渝。方辉左胳膊肘以下截肢残疾。但他身残志坚,勤劳致富,在党的扶贫政策帮助下,利用空院开办养猪场。目前存栏80多头,年创收3万元。家里盖起了三间大平房,新房装修一新。
为帮助小娟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庭,院领导亲自出面,代表“娘家人”与方晓辉家人进行了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婆家”的生活情况。为一对恋人作“红娘”。
天气虽然寒冷,大家围坐在一起交流畅谈,氛围热烈,温馨幸福。全家人合影留念,永驻美好时刻。看到小娟与方辉脸上荡漾着幸福甜蜜的微笑,市儿童福利院的陪同人员满心欢喜,笑逐颜开。
“这么冷的天,跑这么远的路,为两娃的事操心,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方晓辉的家人万分感激。
“两个孩子真心相爱,我们作为‘娘家人’也很高兴。希望她们在生活的道路上互敬互爱、相帮相扶,共同创造温馨幸福的家庭,回归社会,回报社会。”院领导欣慰地说。
让生命之花绽放年7月7日,渭南刚落过一场小雨,闷热的空气变得异常清凉。
临渭区阳郭镇康沟村。繁忙的夏收已经结束,播种的玉米苗已长出老高,喝足雨水的玉米苗沐浴着阳光。
村民根锁(化名)和媳妇从沟北坡地锄草回家路过沟边时,发现一个约6个月大的婴儿躺在沟坳里啼哭……
根锁媳妇跑过去抱起孩子四下里看了看,附近并没有任何人影,看着襁褓中泪水汪汪、机灵可爱的小孩,她们当即拨打电话报警。
阳郭警方接到报警电话后第一时间解救孩子,经多方查询无人认领,立即送进市儿童福利院。
按照孩子接收入院程序,7月8日,市儿童福利院带孩子到渭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评估。
“孩子病情复杂,生命危重,建医院抢救治疗。”市妇幼保健院专家会诊后语气坚定。
“这么可爱的孩子怎么就得了这种病呢?”医院检查的市儿童院的工作人员无比惋惜。
“这是鲜活的生命,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必须实施救治!”得知工作人员的汇报后,院领导当即决定。
7月9日,医院专家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引起的肝硬化等并发症,建议送往上海救治。
生命危机,刻不容缓!
跨省救治,史无前例!
“情况特殊,程序复杂,需请示上级部门批准。”
“无论有多大的难度,生命必须救治!”院领导态度明确。
院领导当即电话与省民政厅福利处领导汇报。
省厅福利处领导尽快安排救治,孩子的生命是第一位,无论有多少困难,省厅设法解决!
有了省厅领导的大力支持,院领导班子研究制定了救治方案,成立了工作组,一方面报请上级部门批准,一方面安排专人联系上海方面实施救治。
孩子入市儿童福利院后取名渭荷(化名),健全信息档案。孩子眉目清秀,机灵可爱,院里的护理妈妈们非常疼爱。
7月12日,市儿童福利院委派专人护送孩子赴上海医院救治。
“经上海医院诊治,需进行肝脏移植手术。因需要长期在上海治疗康复,为了及时得到配对肝脏源,院里决定委托上海宝贝之家病患儿童关爱中心对孩子进行喂养、照料和护理。”专门前往上海救治护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8月6日,顺利获得肝脏源,医院于当日为孩子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术后因多次发热、咳嗽、感染、肝功能不全而住院继续治疗。
11月15日,孩子因患重症肺炎、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肺部重度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紧急住进上海国际儿童医学中心,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25天。
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漫延,为保障孩子得到有效救治,市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逆行而上,往返渭南与上海之间。
6月28日,孩子因发热、咳嗽、肝功能不全滞留上海国际儿童医学中心继续住院治疗。
“不到1岁大的孩子却要经历如此残酷的病痛折磨,看着让人心痛!但其生命力却表现得极其顽强,聪明伶俐,乖巧懂事,灿烂的笑容时常洋溢在脸上,明媚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
12月24日,孩子顺利返回市儿童福利院。护理中心安排专人护理,购买专用奶粉,精心照顾,悉心呵护。
“目前,孩子的身体健康,各项生理指标正常,正在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护理中心的妈妈说。
爱是一种温暖,爱是一种奉献。有爱就会有希望!
据院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市儿童福利院自6年实施“明天计划”、“蓝天计划”以来,通过实施“家庭寄养”模式、特殊教育”课堂等项目,使那些生命垂危濒临死亡的可爱小生命“弃死回生”,让生命之花绚丽绽放!
“小胡巴”有了新家“小胡巴”,一个可爱有趣的名字!
据渭南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回忆:年7月12日,民警将一个大约3岁左右的小男孩送到值班室。小男孩是一位热心市民在渭南高新区万达广场附近捡到的,孩子的家人无法寻找。
游乐场。爷爷奶奶带着可爱的小孙孙玩着各种游乐器具,孩子天真可爱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甜蜜的笑容……
客庭里。爸爸和孩子坐在沙发上,爸爸为孩子讲故事或教孩子识字,妈妈围坐身边,看着聪明机灵的孩子,脸上满满的幸福……
幼儿园门口。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早早站在路边、伸长脖子焦急地等候,机警地目光犹如雷达一般在走出校门的孩子中搜索自己熟悉的身影,孩子跑过来幸福地投入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怀抱里……
……,……
这些一定是你熟悉或亲身经历过的事,孩子在每一个人心目中是一片神圣的高高托举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下孩子永远是家人呵护的重点!
然而有这样一幅画面,也许你觉得这只是在电视上才能看到:
夏日的清晨,万里碧空,娇阳似火,渭南高新区万达广人声鼎沸、欢声笑语,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孤零零地丢弃在一边无人照管,热心的群众议论纷纷……
“孩子的家人跑哪儿去?怎能把孩子丢在这儿不管呢?”
“她们见不到孩子就不着急吗?”
“天底下竟有这么恨心的父亲?”
看着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的人群,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句句喋喋不休的责问,本能的天性使孩子意识到了恐惧和害怕,当即大哭起来……
但这确实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场景!
“小家伙聪明可爱,机灵活泼,只要有吃的有玩的,似乎就忘乎了一切。但真要有人想把他带走,却马上机警起来,无论如何好言相劝或是以物质诱惑,他都恐惧地躲避,翅着小屁股不肯离去。”救助站的叔叔阿姨既疼爱又惋惜。
在市救助站叔叔阿姨们的精心照顾下,小男孩很快就跟大家熟识起来,大家给他起了一个亲切可爱的称呼——“小胡巴”。
在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体检后才发现,他的脑部有囊肿……
“这么小的孩子,长期在救助站放着真不是个办法?孩子的病得及时救治!孩子需要更专业更精心的呵护。”市救助站立即作出决定。
为了能使孩子更好地成长,8月25日,市救助站将“小胡巴”送到市儿童福利院。
“经过初步检查,孩子目前处于一个发育迟缓状态,运动功能协调性不是很好。接下来我们会对孩子进行一个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其相应落后的部位进行康复训练。”渭南市仲春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市儿童福利院还是全封闭式管理,根据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带来的核酸检测和肺部CT结果以及血常规检查,都是正常的,可以接收。下一步我们将带医院做一个全身的体检,后续我们还要给孩子做手术,做康复训练,做全面的治疗。”
“小胡巴”有了新家!
一个被“捡来”的孩子正式成为市儿童福利院大家庭的一员,在这里他将开启新的生活……
蒲群的幸福生活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繁星·春水》
诸如“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雷锋班”、“黄继光英雄连”等等之类的命名,你肯定听过不少。
激励奋进,褒扬先进,倡导社会新风尚,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当你来到市儿童福利院,走进养育楼三楼,“蒲群励志班”的门头就会映入你的眼帘。
“蒲群励志班”,因何能以蒲群命名为励志班,其中深藏怎样的寓意,通过实地走访,笔者为你揭开其中的秘密,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蒲群原名王玲玲,0年6月被临渭区人民办沋西九组一位以拣拾破烂为生、年近六旬的成小兰老人收养。
“医院有一个小女孩被亲生父亲遗弃,我就跑过去了解情况。孩子当时只有1岁多,医院诊断患有脑积水、脊膜膨出等重度疾病。孩子眼睛大大的,脸蛋胖乎乎的,机灵可爱,只要有人引逗她就冲着你咯咯发笑。这么小的孩子没人要,没有管,看着让人心疼,怎么办?抱回家,自己养,给娃取名了名字王玲玲。”采访中成小兰老人回忆说。
成小兰老人生活本来就艰难,平时靠捡拾破烂过日子。自从收养王玲玲之后,生活就更加艰难。
生活困苦的成小兰没有能力为王玲玲治病。渐渐长大了的王玲玲因病无法站立行走。到了上学年龄,她盼望着能去学校读书认字。
“孩子聪明、懂事,看着让人心疼,她常对我说,奶奶,我也要去上学!”老人在讲述往事的时候,眼里满含泪水。
成小兰为满足王玲玲的心愿,每天用捡拾来的小推车接送她孩子上学放学。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老人送孩子上学成了街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9年4月1日,华商报以《七旬妪推车送弃儿上学》作了专题报道。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赵乐际看到报道后,立即做出批示,要求:“妥善解决此事,用最快的速度为孩子进行手术,并安置好王玲玲的生活”。在各级民政部门的努力下,王玲玲进入市儿童福利院养育,改名为“蒲群”。
蒲群入院后,从9年至,医院、医院进行了三次开颅手术,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以及心理疏导,科学的治疗方法使她的智力恢复到正常水平,短时间内站立行走都不会摔倒,达到了生活能够基本自理的良好状态。
“在那段日子里,有成奶奶陪伴,我们的生活虽说艰辛,但在我看来,却是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我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却是一个幸运的孩子,被成奶奶收养,是市儿童院的妈妈养育我,帮助我治病,让我长大成人,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谈及往事,蒲群满满的感激。
由于身体情况,蒲群无法在社会学校读书。但在院内的特殊教育班,实现了她的愿望。蒲群接受了文化知识、生活技能的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她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和战胜病魔的勇气,拥有了诗歌、手工、音乐、绘画、写作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成为班里最优秀的学生。
“蒲群,把克服自身的障碍当做真正的幸福,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以自身的勇气诠释着生命的力量。近年来,她多次参加志愿者探访活动,外出到兵马俑参观,应邀到爱心餐厅过生日,参加庆祝党的95周年生日展演,她的生活充满了阳光,荡漾着青春的活力。”护理部的阿姨讲起蒲群的故事,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敬佩。
“象所有的少女一样,她喜爱精致的发卡饰品,可爱的小摆设,还有各类小零食。但是她最喜欢的却是音乐、绘画、文学类书籍。蒲群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生活充满阳光,在她的身上迸发着无限的青春活力。”凡护理过蒲群的阿姨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年,年满18岁的蒲群就要转入市社会福利院生活,她向儿童院提出申请,想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为残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好心人,回报社会,现实自我价值。”蒲群说。
为鼓励更多的残疾儿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年3月,在市政府、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市儿童福利院开设了“蒲群励志班”,为院内儿童教授绘画、朗诵、唱歌、缝纫等课程。
蒲群成为“蒲群励志班”首任签约特教老师!
蒲群被聘任为市儿童福利院一名特教老师,她身残志坚、性格开朗、好学上进、爱岗敬业,得到了同事和孤残儿童的一致好评。
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生的道路漫长曲折,蒲群还将面临许许多多艰难曲折,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她一定能勇敢地跨越生命中的障碍,迎接幸福灿烂的明天!
美丽的故事讲不完在市儿童福利院像他们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
吴华(化名),男孩,年4月11日出生,母亲因车祸身亡,父亲因病去世,孩子成了事实无人抚养的孤儿,年5月被潼关县民政局送入市儿童福利院养育。虽然遭遇生活的不幸福,但孩子聪明活泼,性格开朗,纯朴善良,爱好体育运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始终居于中上等水平,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年度被学校评为“优秀运动员”,进入初中后发育迅速,体重身高均有很大变化,CM的个头,偏爱篮球,被同学们称为“高帅哥”、“篮球王子”,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初中毕业后院领导经慎重考虑,结合孩子愿望,决定送其入伍当兵,通过层层筛选、体验,于年9月在上海海军航空大学服役。
叶陈(化名),女孩,年4月1日出了,因生理原因被家人遗弃,1年5月送至市社会福利院儿童所抚养,在儿童福利院长大,完成了小学初中教育,年9月就读于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中西医康复保健专业。孩子诚实善良、性格乖巧,乐于助人、富有爱心,年至年在渭南市盈田小学读书,年9月至年6月在渭南市实验初中读书,年9月在宝鸡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学习,年7月在宝鸡真道按摩中心实习,年9月实习结业。11月在宝鸡结婚,市儿童福利院为其陪嫁了电视、冰箱、洗衣机、沙发等生活用品,步入家庭,走向社会。目前在宝鸡一家个体按摩店工作,已有了可爱的小宝宝。生活幸福,其乐融融!
渭华(化名),女孩,市儿童福利院第一个考入大学的孤弃儿童。年6月出生,4年由市社会福利院转入市儿童福利院。孩子聪明伶俐,勤奋肯干,踏实认真,与人为善,文静大方,秀外慧中,凡事力求尽善尽美,先后在韩城市实验小学、渭南市西南京路初中,渭南市杜桥高中。在小学初中期间,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年9月高中复读,年8月考入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院中西医临床专业5年制本科学习,年7月进入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工作。“市儿童福利院是我新生命的起点,院里的弟弟妹妹是我永远的牵挂。”渭华说。参加工作后,她利用自己所学的医疗技能,经常义务为市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做医疗服务。年10月,在市儿童福利院爸爸妈妈的祝福下,走进了幸福的婚姻殿堂……
档案室里,一摞一摞装有儿童成长记录的资料整齐排放,一页一页文字记载着儿童的成长轨迹,也承载着大爱关怀和心血汗水。
看过他们的资料,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或辛酸,或感动,或庆幸,更多的是内心深涌动的一股股幸福的暖流……
如果没有市儿童福利院这样的福利机构,没有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救治和抚养,没有这样一个生命的栖息点,或许他们的命运将会是另一个结果!
而生活是不能假想的,回望来路,他们内心更多是感激感恩,感恩生命中遇到的人,感恩伟大的时代,感恩伟大的祖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里是命运的转折点,是走向新生活的起点,她们的人生从这里谱写新的华丽乐章……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
会长:张富领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旺盛常务副秘书长:游磊副秘书长:董海燕报告时代之声领取入会申请表添加:chenguangxiwei
报告文学作品投稿:hnsbgwxx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