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Barker等人首次将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手段,脑疾病诊疗正式迈入TMS时代。
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属于TMS诊疗范围),此前有极少数报道指出TMS具有诱发患者癫痫发作的风险。
年2月,来自美国美国图森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系脑成像和TMS实验室的YinghuiChou等人在线发表《TMS-InducedSeizureCasesStratifiedbyPopulation,StimulationProtocol,andStimulationSite:ASystematicLiteratureSearch》,作者使用关键词“经颅磁刺激(TMS)”和“癫痫发作”等关键词对文献检索网站PubMed和WebofScience进行全面系统的文献检索与信息整理,数据分析证实TMS治疗的安全性。内容简述
作者首先将关于TMS预后患者癫痫发作的报道分为三个方面:(1)报告了TMS引起的癫痫发作事件;(2)癫痫发作被视为非故意的不良事件;(3)癫痫发作发生在应用TMS后24小时内。通过标题和摘要进行数据库搜索,筛选相关的文章,并将检索到的文章按不同标准分类。共检索到包括刺激部位、TMS类型(如单脉冲、双脉冲、重复或深部TMS)、刺激参数、癫痫类型和患者在报告癫痫发作事件之前进入研究等篇相关报道。通过全文内容审查筛选后,将其中的篇排除在外,剩下的36项研究纳入收集标准,整理后如下:受试者年龄
36项研究共报告了41例TMS预中、预后癫痫发作病例(15名男性,22名女性,4名未知)。20岁以下4例(10%;16±1岁),21~65岁28例(68%;36±13岁),其余9例(22%)未明确说明患者年龄。受试者状态
41例癫痫发作受试者中,健康人13例(32%),有临床症状者28例(68%)。在28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中(图1),大多数是精神疾病(16/28=57%)和中风(6/28=21%)。其余的临床症状包括偏头痛、脑肿瘤、疼痛、脑积水、耳鸣和多发性硬化症(每种临床症状发作1次)。TMS使用类型
大多数研究使用常规TMS(21/41=51%;高频=19,低频=1,未知频率=1),深部TMS(9/41=22%;高频rTMS=6,连续TBS=2,单脉冲TMS=1),单脉冲TMS(8/41=20%),TBS方案引起的癫痫发作(2/41=5%;间歇TBS=1,持续TBS=1)。刺激部位说明
大多数已确认的癫痫事件是由TMS作用于初级运动皮层(21/41=51%)和前额叶皮层引起的(14/41=34%),剩余癫痫发作受试者刺激部位为顶叶区(2/41=5%)、岛叶盖区(2/41=5%)、听皮层(1/41=2%),其中有1例报道中未说明受试者刺激部位(1/41=2%)。癫痫发病部位
大多数癫痫发作为全身性发作(22/41=54%)或局灶性至双侧强直阵挛发作(11/41=27%),6例为局灶性发作(6/41=15%),其余2例未说明发作类型。癫痫发病概率
作者根据Lerner等人的报告内容得知,在TMS相关指南公布前,已发表的文献报道提到TMS刺激总数大约,次,共出现24次癫痫发作事件,TMS诱发癫痫概率低于0.08/,在TMS使用相关指南规范下,这一数值降到了0.02/。TMS诱发癫痫病例的比例、刺激方案、刺激位点分析图总结
虽然意外诱发癫痫仍是TMS使用过程中主要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极低的癫痫诱发概率让我们充分相信TMS治疗的安全性。启发:在过去的35年期间,TMS凭借疗效显著性与安全性(0.02‰,即50,次TMS治疗才有可能诱发1次癫痫)等优点,在康复科、神经外科、精神科等科室受到了广泛使用与真诚推荐,造福了成千上万名深受脑相关疾病折磨的患者,随着TMS相关研究的丰富,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们会更加科学地评估患者情况、进一步有效地优化TMS治疗方案,从而让患者对TMS治疗更信赖、更放心。参考文献:ChouYH,TonThatV,ChenAY,SundmanM,HuangYZ.TMS-inducedseizurecasesstratifiedbypopulation,stimulationprotocol,andstimulationsite:Asystematicliteraturesearch.ClinNeurophysiol.;(5):-.doi:10./j.clinph..02.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