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脑积水介绍
脑积水症状
脑积水分类
脑积水诊断
脑积水护理
先天脑积水

0721急性脑梗死溶栓取栓

病例提供:医院杨宏志老师

资料整理:医院李亮府老师

审阅校对:医院汪文胜教授(群主)

群总管医院16:05

今天晚上八点由医院影像科杨宏志带来精彩病例

杨宏志20:05

各位老师先看一下颅脑CT

群总管医院20:05

右侧内囊前肢低密度影,梗塞?

刘式威20:06

没看到责任病灶。

逗乐20:06

右侧大脑中是不是高密度了

杨宏志20:06

嗯嗯

杨宏志20:07

对于大脑中动脉致密征,可以双侧对比,测量CT值

逗乐20:08

确实高了

杨宏志20:08

观察时适当把窗宽调窄,增加对比,便于发现病灶

杨宏志20:09

这是颅脑T1WI,T2WI,DWI,大家看一下

杨宏志20:11

诊断急性脑梗死没问题,大家可以结合各序列评估一下梗死处于哪一期,可能的责任血管,

逗乐20:11

右侧基底节弥散受限

刘式威20:12

急性期,像分水岭梗塞,一般为大脑中动脉闭塞穿支和皮层支之间。

群总管医院20:12

责任血管右侧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急性期

杨宏志20:13

这个图各位老师应该也看过

刘式威20:13

大脑中动脉主干。

杨宏志20:13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本例患者DWI稍高,ADC稍低,T2不明显,提示处于超急性期

杨宏志20:14

6小时内

杨宏志20:15

该患者从发病到做MRI也就3-4小时左右

杨宏志20:16

基底节区是个影像概念,参与供血动脉有多支

杨宏志20:16

本例患者病灶主要累及豆状核,责任血管大脑中动脉M1段外侧豆纹动脉

这是MRA

杨宏志20:19

MRA显示M2段上干闭塞,但上干相应供血区域未出现梗死

杨宏志20:19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推测一下可能的原因

群总管医院20:20

可能没有完全堵死

杨宏志20:20

这个病例我们和神经内科也讨论过,推测还有一个原因是血栓前移

杨宏志20:21

CT显示血栓M1段,MRA显示M1段显示、M2未显影

杨宏志20:22

该例患者有房颤病史,也容易出现血栓

杨宏志20:23

这是上下干供血动脉及相应支配区域

杨宏志20:23

该例患者紧接着进行了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效果不理想,然后进行了动脉内取栓,取出血栓后,M2段上干恢复血流

杨宏志20:26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杨宏志20:26

可以下地活动

逗乐20:26

这种大的梗死,溶栓效果差

逗乐20:26

直接上台

刘式威20:27

特别是心脏栓子栓塞溶栓更难。

群总管医院20:27

向这种取栓控制在什么时间段比较好

coffee20:27

有没有动态的图?

杨宏志20:28

PACS系统有一部分

杨宏志20:29

4.5小时

杨宏志20:30

术后即刻CT

逗乐20:30

24小时复查

杨宏志20:30

大家可以看看造影剂渗漏?出血?

群总管医院20:30

造影剂渗漏可能性大

逗乐20:30

如果减低,就是渗

杨宏志20:31

可以测CT值,造影剂的话密度更高一下,可以接近同层面脑沟内血管密度

杨宏志20:31

出血的话一般不超70HU

逗乐20:32

渗出还高

杨宏志20:32

这是24小时复查

杨宏志20:32

明显吸收

杨宏志20:32

支持造影剂渗漏

杨宏志20:32

出血24小时吸收不明显

杨宏志20:33

根据造影术后即刻CT表现分3类,本例属于第2类

杨宏志20:33

 Ⅰ型是正常对比剂分布表现,符合正常脑血管解

剖分布,治疗区域血管可由局部对比剂用量大而轮廓

清相对缓慢。

杨宏志20:34

Ⅱ型是对比剂治疗或渗出、梗死强化[5],类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动脉溶栓后病人,随闭塞血管再通血流灌注恢复,在溶栓过程中使用对比剂,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渗漏于血管外间隙并逐渐开始聚集,CT平扫图像出现高密度灶,对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病人,由于缺血所导致缺血区域小血管代偿性扩张,自动对麻痹进行调节,造成对比剂廓清能力减低,加上局部对比剂用量增加,表现出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密度影。有研究报道发现,动脉瘤栓塞术后行头颅CT高密度与对比剂用量、球囊数量、微导管应用时间及扩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现过量应用对比剂可导致血脑屏障破坏[6]。

杨宏志20:34

有一篇文献

杨宏志20:36

I型造影剂总量使用较有关II型血管渗漏性有关III型血脑屏障破坏有关

杨宏志20:37

该例患者出院症状明显好转

coffee20:37

医院医院影像科?这种情况是不是应该直接上台取栓而非溶栓后桥接?

杨宏志20:39

对于临床治疗这方面我不是太清楚,可能他们当初考虑患者年龄大,先静脉溶栓[捂脸]

杨宏志20:40

动脉取栓效果挺好的,后来神内又做了一些病例,预后都挺好的

杨宏志20:40

及时治疗预后很好

杨宏志20:41

今天利用40分钟左右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个溶栓病例,侧重影像方面,希望对各位老师日后公工作能有所帮助。

群总管医院20:41

医院医院影像科?非常好的病例,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原来的我21:09

有房颤,胸痛的一般不溶,胸痛原因,一般栓子很硬,很难溶开,一般面积大,多数可能超出大脑半球1/3,本身出血风险高,基本评估后(包括影像)介入了,这个患者nihss10分,也是介入指征

小宇宙21:43

直接跳过静脉溶栓进行取栓还是有风险的,目前指南上没推荐。我们18年有个官司打到现在,患者是房颤,当时跳过静脉,现在对方律师就拿这个攻击我们。

原来的我21:49

这方面18年和20年溶栓,取栓的差别,认识。研究差别太大了

小梁21:53

刚看到信息,感谢各位老师这几年的传道授业解惑

原来的我22:04

很珍惜这个群,在这个群里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不断成长进步

人生如梦22:31

Ⅱ型和Ⅰ型是同一幅图

杨宏志22:36

谢谢江老师提醒,这篇文章我仅把后面讨论一部分看了一下,没注意文章里面的插图[汗]

杨宏志22:44

过后我把我们科室颅脑造影后CTI、II、III型的图片整理一下发上来。

杨宏志23:05

有关颅脑造影后高密度灶,各位老师可以参考一篇硕士研究生论文《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灶的原因探讨》。

大龙23:17

这个病例如果有第二次CT复查移位的血管致密征就更完美了??

咪咪23:47

感谢各位老师这几年的传道授业解惑,感谢陈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jishuia.com/njszz/503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