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和大家讲一讲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药物治疗等。
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
肺癌是全世界内死亡率最高、最常见的原发性癌症,每年至少有万人死于该病。其中85%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而肺腺癌和肺鳞癌是最常见的临床亚型。
肺癌最常见的病因是吸烟。烟草内的芳香茎类和亚硝酸盐类有很强的致癌活性。从未吸烟者的病因则与环境暴露有关,包括吸二手烟、空气污染、工业废气、油烟、其他致癌物及遗传因素。
非小细胞肺癌存在脑转移,也预示着肿瘤已经到了晚期,发生了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1肺癌早期症状为咳嗽、胸痛、咯血、痰中带血。晚期症状为疲乏、体重减轻、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等。
发生脑转移后,会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偏瘫、言语不清等。若发生转移到脑膜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及膜刺激征会阳性。
肺癌脑转移的转移方式:2肺癌到晚期可出现身体各个不同脏器的转移,可引起转移脏器的衰竭,并威胁病人生命。非小细胞肺癌的脑转移发生率较高可以达到35%~50%。
肺癌为何这么容易发生脑转移?
脑的供应血管异常丰富,存在大量的吻合支。主动脉弓上面发出的血管,第支均为大脑供血的动脉。肿瘤细胞掉落到肺内血管,通过血流,从肺静脉直接通过心脏,通过动脉血直接到达脑,通过种植转移,在脑内生根发芽。另外肺血管和椎动脉也有直接吻合支,癌细胞可不经过心脏,直接到达脑组织。
早期发现肺癌,就应积极查找颅内有无转移病灶。
诊断和检查:31头颅磁共振成像增强头颅MRI可以显示出微小转移病灶、水肿灶和脑膜转移灶。在脑转移的诊断、治疗疗效的评价和后续随访中起到重要作用,应该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2头颅CT检查一般取代对磁共振检查有禁忌症的患者。
3PET-CTPET-CT可通过组织和肿瘤细胞间的糖代谢,来评价肿瘤及正常组织的代谢差异(肿瘤细胞的代谢是正常组织细胞的20倍),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同时可寻找原发肿瘤。
4腰椎穿刺术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转移尤其是软脑膜转移可出现颅高压“三主征”,脑脊液压力会增高、蛋白含量亦会增高,糖含量减低,肿瘤脱离到脑脊液内,可出现在脑脊液内找到肿瘤脱落细胞,即可确诊。
5血清肿瘤标志物肺癌有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包括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19、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等。监测这些指标可作为观测疗效和病情变化的辅助指标。
6基因病理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应在诊断的同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比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融合的检测。肿瘤的基因检测可以直观的看清非小细胞肺癌能不能适合用靶向药物治疗,简称为“靶向药物基因配型”。
比如肺腺癌做基因检测,有EGFR基因突变,可以用靶向药物易瑞沙或者特罗凯来治疗。靶向治疗是目前治疗肿瘤应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该方法可以更加精确,副反应也更小,相比传统化疗来说效果也要好很多。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4治疗可以参照以下表格
有手术机会应积极手术治疗。
没有手术机会的需要个体化给予化疗、全脑放疗或立体定位放疗。
(1)化疗
可选择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的方案,该方案可以提高脑转移病灶的缓解率和总生存期。
(2)靶向药物
基因配型成功的病人,比如EGFR敏感突变伴脑转移的病人。
一线治疗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奥希替尼,可抑制EGFR敏感突变和EGFR-TM耐药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奥西替尼还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具有抗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临床活性。有研究显示,奥希替尼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特点,将脑转移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至15.2个月。
写在最后在过去,肿瘤是一个确诊即判死缓的疾病。而目前靶向药物治疗,给肺癌的病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希望。我们的病人胡阿姨就受惠于靶向药物的配型成功。希望在未来她能够在靶向药物的治疗下,继续跟肿瘤抗争到底。即使发生了脑转移,也可以再活数十年。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作者介绍武玉军主治医师
解放军第医院神经内科
章悦主治医师
医院神经内科
简介:章悦,男,.07出生,年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七年制,年神经病学专业硕士毕业进入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年晋升为主治医师,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神经病学博士毕业。
专业方向:癫痫,神经遗传病及神经内科各类疑难杂症。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
▼推荐阅读▼ 劳累会生病,会感染细菌,还会发生——脑脓肿 -06-11 从头晕、跌倒到昏迷只用了2天——梗阻性脑积水科普 -06-04 摔跤后四肢瘫痪,原来是这个地方出了问题 -05-2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