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资料:2岁幼童,因间歇性头痛发作,伴行走不稳半年余入院。
查体:左侧颞顶部颅骨稍隆起,左眼外向斜视,右侧肢体肌力4级+。
术前VS术后照片术前、术后磁共振对比1
术前、术后磁共振对比2
术前、术后磁共振对比3
术前、术后磁共振对比4
术后结果及病理结果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新增神经功能障碍,病理结果为间变性室管膜瘤。
病理结果
经验:
低龄幼童颅内肿瘤由于早期颅内代偿性强,症状表现不明显,同时由于患儿表述困难,往往导致肿瘤生长到及其巨大,症状严重时方才被发现。巨大的颅内肿瘤往往给手术带来额外的困难,如手术创面大,出血往往增多,麻醉难度和风险高。然后低龄幼童体重小,循环容量少,导致在术中必须减少出血,控制手术风险和麻醉风险。因此低龄幼童的颅内巨大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困难项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严格的控制术中出血,高效的术中肿瘤减压,清楚分离边界彻底的切除肿瘤以及术后神经重症监护,几项要点缺一不可。结合患儿病理结果,术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化疗治疗,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与儿科重症监护室,儿科血液专科多学科通力合作给此类患儿带来最好的治疗效果。
END
撰文|伍明编辑|王路飞审校|刘庆李昊昱往期推荐:经额下入路切除儿童鞍区-三脑室生殖细胞肿瘤视神经管探查--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的“斩草除根”经膜髓帆入路切除髓母细胞瘤专家介绍伍明,中南大学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年毕业于中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外科学博士学位,师从神经外科著名专家袁贤瑞教授。
擅长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颅内蛛网膜囊肿、颅内感染脑室炎;擅长儿童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狭颅症、脊髓栓系、脑脊膜膨出等的手术治疗;儿童颅内肿瘤及血管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
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发表专业SCI论文6篇,其中JCR1区2篇,JCR2区4篇,国家级发明专利一项,参编《神经外科医师手册》;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