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齐聚泉城共襄母儿安康
——第三届山东产科论坛开幕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金秋九月,泉城济南,第三届山东产科论坛在济南市舜耕山庄隆重开幕。本医院、山东省产科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卫计委生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妇幼保健院主办,大会主席由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医院产科主任王谢桐教授担任。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段涛教授、杨慧霞教授、刘兴会教授、李笑天教授、贺晶教授、刘彩霞教授、王子莲教授、邹丽教授、孙丽洲教授、漆洪波教授、赵扬玉教授、陈倩教授、范玲教授、马玉燕教授、左常婷教授、陈丽君教授、徐永萍教授、张战红教授等省内外知名产科教授,围绕产科危急重症、妊娠期合并症、早产、产科感染、多胎妊娠等母胎医学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来自省内外的多名产科医生汇聚一堂,享受这场产科饕餮盛宴。
简短的开幕式之后是精彩的学术讲座。
刘兴会教授:严重产科出血的输血输液管理
医院刘兴会教授:严重产后出血的治疗目的是恢复血容量、保证组织氧供、纠正凝血异常、维持内环境稳定。严重产后出血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管理,以麻醉医生和重症专科医生为主导,准确评估,严密监测,早期快速补液,尽早输注血液制品。血红蛋白低于60-70g/L,凶险性出血低于70-g/L开始输注红细胞,根据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输注凝血因子及冷沉淀。剂量:新鲜冰冻血浆10-15ml/Kg,冷沉淀0.1-0.15U/Kg。血小板目标维持在50-75x10^9/L,PT及APTT维持在小于1.5倍正常值,纤维蛋白原维持在1-2g/L。
邹丽教授:妊娠合并先心病的诊治进展
华中科技大医院邹丽教授:房间隔缺损最重要的风险是逆向血栓,如无并发症,本病死亡率极低,如并发肺动脉高压,发生右向左分流,需要终止妊娠。室间隔缺损如果口径小,无右向左分流,一般发生心衰可能性小,能顺利度过妊娠和分娩。缺损较大的常会有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和心衰,临产后肺动脉高压会加重。动脉导管未闭分流少者孕产期多顺利,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可引起显著肺动脉高压,发生紫绀,危及胎儿。妊娠期常见的心脏并发症:急慢性心衰、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动脉高压及危象、恶性心律失常。
王子莲教授:妊娠期抗凝药物的规范性使用
医院王子莲教授讲授了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三种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低分子肝素不通过胎盘和乳汁,对胎儿和哺乳无影响,主要作用是抑制凝血活性因子Xa、抗凝血酶作用,其抗血栓作用强,抗凝血作用弱。华法林能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在肝内合成,对血液中已有的凝血因子无影响,作用发生缓慢,最大效应在3-5天内产生,起效后作用和维持时间长,需要检测INR。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合成酶发挥作用,可减少血栓烷A2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作用,防止血栓形成。
李笑天教授:胎心监护再评价
复医院李笑天教授评价了产时胎心监护的应用价值。产时胎心监护分为I型、II型、III型三种类型,详细介绍三种类型的判读、评价、意义及处理措施。胎儿酸中毒时处理的ABCD四原则:A开放氧通道,纠正可能存在的缺氧、B开始矫正措施、C清除快速分娩的障碍、D确定决策到分娩的时间。
王雁玲研究员:母胎界面免疫调节与妊娠结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雁玲研究员从动物实验研究、基础实验研究等角度阐述了母胎界面免疫调节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利用精美的三维动画展示了母胎界面多细胞动态互作、母胎界面的免疫豁免微环境、NK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的作用机制,让现场的产科医生感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孙丽洲教授: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医院孙丽洲教授介绍了产前诊断技术——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CMA适应症:产前超声发现胎儿结构异常、胎死宫内或死产需要遗传学分析者、胎儿核型分析不能确定染色体畸变者。CMA应用于评价早、中孕期胎儿丢失原因的研究数据积累不足,暂不推荐使用。CMA技术对于异常细胞比例≥30%的嵌合体结果比较可靠,对于异常细胞比例低于30%的嵌合体结果不可靠。
陈倩教授:慢性肾病合并妊娠的管理要点
医院陈倩教授讲授了慢性肾病合并妊娠的相关知识。慢性肾病根据病程分为五期。一期和二期肾病的孕妇发生子痫前期以及高血压和尿蛋白恶化的概率约为三分之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以及胎儿死亡的发生率升高。三期肾病孕妇并发症率显著升高,早产率高达75%,且有50%发生在34周前。四期和五期孕妇的并发症率更高,80%早产,平均孕周32周,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透析女性妊娠不常见,大多数早期自然流产,有研究显示其子代高血压及微量蛋白尿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肾脏移植后妊娠成功率高,90%能度过早孕期,总成功率70-80%。
王海滨教授:妊娠建立和维持的分子机制
厦门大学医学院的王海滨教授从基础医学的角度阐述了子宫接受性和蜕膜化的分子调控机制,重点讲述了以下三个科学问题:1.受精卵植入如何起始:囊胚和子宫如何协同获得着床能力?2.植入后子宫如何应答确保胚胎正常发现:蜕膜发育的机制?3.植入后滋养细胞的命运决定:胎盘发育的调控机制?
王谢桐教授: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临床进展
大会主席、医院王谢桐教授做了《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学术报告。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三种抗体: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狼疮抗凝物是妊娠丢失最有利的预测,抗心磷脂抗体比抗β2糖蛋白1抗体的不良妊娠结局更相关,抗心磷脂抗体IgG比IgM有更大的风险,IgA不是独立预测因素。最后,王谢桐教授又结合国际共识讲授了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的治疗:建议对抗核抗体阳性的RSA患者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10-20mg/d。
贺晶教授:胎儿颅内间隙的意义及处理
浙江大学医院贺晶教授:胎儿侧脑室增宽发生率0.1%,侧脑室宽度正常6-8mm,10mm应报告。围产儿结局的评估原则:1.仔细查找神经系统内外畸形。2.行母体TORCH检查,MRI可发现超声难以发现的异常。3.应检查染色体。4.预后不良因素:宽度12mm、渐进性、非对称性增宽。胎儿后颅窝增宽可能原因有Dandy-Walker畸形、小脑发育不良、交通性脑积水等。需要每1-2周测量其深度,观察其变化和孕周的关系,当宽度15mm需要高度重视。
陈叙教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
医院陈叙教授讲授了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相关问题。妊娠期血小板计数低于x10^9/L可以诊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发生率7-12%,轻度50x10^9/L,中度30-50x10^9/L,重度30x10^9/L。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多种,包括妊娠期特异性血小板减少、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继发性血小板减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等,其中妊娠期特异性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约占80%,病因不清,发生率5-11%,产后可缓解,预后好。
张战红教授:多胎妊娠的围产期保健
医院张战红教授讲授了多胎妊娠的围产期保健。随着高龄孕妇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多胎妊娠发生率增加,妊娠期保健尤为重要。1.确定绒毛膜性质。2.双胎产前非整倍体筛查及结构筛查。3.三胎及以上行减胎术。4.单、双绒毛膜双胎的妊娠期监护区别。5.多胎妊娠早产的预防。6.多胎妊娠的营养指导。7.双胎的心理支持。8.双胎患者的自我监测。
左常婷教授:剖宫产后内出血的诊断
医院左常婷教授做了剖宫产术后腹腔内出血的经验介绍。产后出血有多种方法计算,但对于隐匿性产后出血,常常要通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和临床表现来发现。剖宫产后,子宫收缩好,阴道出血不多,但产妇失血表现明显,此时应该考虑有无宫腔积血、腹腔内出血、隐匿性软产道损伤,如会阴血肿、盆腔血肿,必要时行剖腹探查术。
陈丽君教授:双胎妊娠延迟分娩
医院陈丽君教授做了双胎妊娠一胎延迟分娩的经验分享。双胎妊娠一个胎儿流产或早产后,另外一个胎儿可采用宫颈环扎术、使用宫缩抑制剂、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严密观察胎儿及感染指标,继续妊娠。妊娠过程中要注意延期妊娠的并发症:如感染、羊膜绒毛膜炎、死胎等。
至此,第三届山东产科论坛第一天内容全部结束,第二天精彩继续,明天小编会继续在会场带来精彩报道,让我们共同期待。
会议花絮
声明:文章是今日妇产(妇幼快线)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供稿请联系todaywomen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