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还在练呐?今天走了多少步啊?”
嘿嘿,走了十多分钟,没数多少步,再练会我就歇歇。
医院工伤康复训练室内两位病人正在交流康复心得。任谁看到现在的老李都不会想到就在一年前他还挣扎在死亡的边缘,3个月前还是接近植物状态。
工程师高处坠落
多方求医却康复希望渺茫
17年初,作为工程师的老李在工作中从高处坠落,颅脑严重损伤、四肢多处骨折,当即昏迷,医院急救,45天后意识方才逐渐转清,但却四肢瘫痪、不能说话。
妻子阿芬从事医疗相关工作,深知康复的重要性,在老李生命体征平稳后就去康复机构康复,希望他能更好的恢复言语及肢体功能。但天不从人愿,康复了半年,老李的运动功能及言语功能并没有明显好转,反而有加重趋势,四肢肌肉萎缩严重、跟腱挛缩。
阿芬急在心头,不断请专家会诊,结论却大同小异:
“老李目前的状况没有太大的康复价值,预后极差,很可能将来是植物状态,能保持不恶化已经不易。”几乎绝望的阿芬通过网络查医院,几经比较最终决定到医院最后一搏。
细心检查发现症结
原是脑积水作怪
张秀花主任见到躺在救护床上被推进病房的老李后,先对他进行初步身体检查,并建议老李先做脑部影像学检查。
“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影像学评估是康复评定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仔细地了解病人的真实情况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
”张秀花主任这样解释道。
张秀花主任的细心没有白费,CT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老李脑部存在大量积水。这或许就是老李康复治疗不明显的原因!根据检查的结果,张主任带领康复团队进行了康复初评,评定结果是患者脑积水严重,伴有饮水呛,很可能脑干受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脑外科脑脊液引流管置入术,分流出脑积水,然后再进行躯体康复。阿芬听取了建议,去外院给老李做了脑脊液分流术。
渐进式系统化康复训练
令患者康复获得感满满
术后老李再次在妻子医院就诊。“手术后的老李神志清楚,但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没有自发言语,不能自主进食,饮水有呛咳,无法独立翻身、坐站、转移、步行,生活完全依赖他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查体,无法完成简单的指令性动作。”主治医师张佳丽回忆道。
针对老李的这些状况,康复治疗团队首先确定患者目前存在的康复问题,根据问题的主次制定详细计划:
康复计划:
1
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
采用低频电极生物反馈治疗,促进肌肉收缩;
3
采用热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
采用关节松动技术改善关节活动度;
5
采用牵张技术改善跟腱挛缩;
6
采用气压循环治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7
采用悬吊技术进行躯干控制训练;
8
过直流电刺激、冰刺激、低频咽部肌治疗,改善吞咽功能;
9
通过言语、认知直觉功能训练等,改善言语功能和认知功能,同时配合下肢机器人等增加患者的主动运动。
精心的康复训练很快发挥作用,康复训练一周后老李能简单表达“痛”“不要”等言语。两周后手功能明显改善。一个月后他能扶着直立架站立,且无不身体不适,能平稳独坐,能自己握住饼干进食,也不会呛咳。两个月后,双侧跟腱挛缩较前改善,可扶着助行器短时间站立,双手功能明显改善,计算力、记忆力、定向力也明显改善,能简单与人交流。康复治疗团队根据老李的康复进展不断修改康复计划,为他定制了双侧踝足矫形器和矫形鞋垫。三个月不到,老李已经能扶着双杠短距离步行,独立进食,生活大部分能自理。
“目前老李最大的问题还是肌肉萎缩无力和跟腱挛缩,这些恢复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很期待老李进一步的康复效果。
”张秀花主任每周给老李进行康复评定后都会鼓励老李和阿芬。这也让他们对未来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来源:医院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