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赵海霞主管护师
脑梗死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极高,成为危害人类社会的一个健康杀手,脑梗死的病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令患者在感觉、认知、交流、运动等方面都有一定是障碍,而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就是为了帮助病人在智力、体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方面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
为此,医院神经内科赵海霞护士长对脑梗死的恢复期的护理进行详细的介绍。
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饮食要有节制,不宜过饱。选用低盐、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的饮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少食动物脂肪、奶油、蛋黄、动物内脏等食物,防止肥胖和高胆固醇血症;增加膳食中优质蛋白质尤其是鱼类蛋白和大豆蛋白的摄入量,可多食鱼虾、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当饮茶以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忌食辛辣,戒烟酒,均有利于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吞咽困难者应取坐位或头高健侧卧位,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进食缓慢,防止呛咳;有意识障碍或不能进食者,应尽早给予鼻饲饮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生活指导
1
加强皮肤护理
脑梗塞患者常有轻重不等的肢体瘫痪而长期卧床,加强皮肤护理尤为重要。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有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必要时可用约束带加以保护。每2h定时翻身一次,并对受压部位做轻度按摩,涂抹爽身粉。床褥要保持平整、干燥、无渣屑。搬动病人时,应将病人抬离床面,不可拖拉,以免擦破皮肤。
2
排便的护理
指导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日排便的良好习惯。对于便秘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心脑负担。
3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
病人卧床休息期间,为预防肢体肿胀,患肢可垫高,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为防止足下垂,肢体应保持功能位。发病2周后,病情好转,即可做肢体功能锻炼,给予瘫痪肢体被动运动及按摩。开始可每日2次,每次15~20min。以后逐渐增加运动次数及时间,待功能有所恢复,再进行肢体的主动运动、床上活动、床下活动等,循序渐进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失语者应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使其逐步恢复语言功能。
最后,赵海霞护士长还建议,在脑梗死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通过合理计划的康复更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后期康复。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