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儿子治,儿子到了手术最佳时期。我不想让他跟我一样留下终生遗憾。”
10月12日上午,市一院烧伤科病房里,一对夫妻又开始了争执,然后是几声沉重的叹息。尚玉平与李光超商量谁先手术,李光超抹起了眼泪,不谙世事的儿子在一旁玩耍儿子手术费没筹到,爸爸病倒这是一个特殊的低保家庭。
丈夫李光超,今年36岁,铜山区何桥镇人,7岁那年因受伤致慢性骨髓炎,右腿残疾。
妻子尚玉平是安徽萧县人,一直在照料丈夫和儿子。
他们的儿子小杰下个月即将迎来5岁生日。小杰出生时因早产两个月导致脑瘫,运动神经受损,今年刚学会走路,行走不稳,需要手术。
9月18日,因为褥疮复发,李光超住进市一院烧伤科。说起这次住院,这个坚强的徐州汉子满心愧疚,“中秋节前我们带着儿子去上海看病,医生说可以手术了,现在是手术治疗最佳时期,手术后再康复一年,儿子就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小杰一听妈妈说要开始练习拉筋,立即嚎啕大哭
没想到,这次手术需要20多万元费用,住院需要先交13万元。为筹集手术费,也为了回家过中秋节,一家三口踏上了返乡的列车。为了省钱,他们坐硬座,一坐就是将近10个小时,导致李光超的褥疮复发。到市一院检查,医生要求住院治疗。
更令夫妻俩棘手的是,李光超今年4月查出脑积水,现在有加重的趋势,经常呕吐、小便失禁,记忆力也受影响。手术不能再拖了,然而手术费又需要10万元。
尚玉平在照料丈夫李光超
儿子的13万元手术费还不知到哪里去筹,现在爸爸又亟需手术。这个依靠每月元低保费和6亩地生活的家庭,不知该何去何从。一家人命运多舛李光超从小命运多舛,7岁那年玩耍时右脚踢到硬物受伤,家里人没当回事儿,错过了治疗时机,最后发展成慢性骨髓炎,导致右腿残疾,每次发病时都会卧床多日,治疗时需刮掉一部分骨头,现在他右脚的脚后跟已经完全被切除了。医院给儿子做康复练习
因为重病,李光超一天校门都没有进过,跟着弟弟妹妹学会了常用字和基本的算术,成年后又到镇上跟人学修手机。他18岁这一年,母亲从房顶上坠亡。望着老实巴交的父亲和3个正在上学的弟弟妹妹,李光超觉得自己的担子重了许多。
拖着病躯,李光超来到徐州市区,在沈场附近租了一间门面修手机,因为技术好加上为人忠厚,生意还算不错,最让他惊喜的是收获了爱情。
年的一天,在徐州打工的萧县姑娘尚玉平,来到李光超的店里修手机。因为对手机修理得不满意,几天后尚玉平又来到店里与李光超理论,两人还因此吵了起来。就在这吵吵闹闹中,尚玉平了解到了李光超的身世,觉得他心眼好而且很有责任心,不知不觉产生了好感。
李光超也感觉她是个善良的好姑娘,第二年两人就修成了正果。没有房子没有车,但有情饮水饱,他们在黄河新村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开始了甜蜜而又艰辛的生活。婚后不久,尚玉平怀孕了,但她坚持上班,希望宝宝出生后能有更好的环境。
尚玉平在照料丈夫李光超
然而命运再次给了他们一次重击。年11月,距离预产期还有两个月时,尚玉平骑电动车上班路上意外摔伤,宝宝出生后就住进了暖箱。一周后,看到儿子情况有所好转,尽管医生说还需要治疗一周,夫妻俩还是抱着孩子出院了,因为他们实在没钱支付接下来的医药费。
回家一周后,小杰出现了窒息的情况,医院抢救,最终还是导致脑瘫,运动神经受损。
小杰穿的矫正鞋每年要换一双,每双元钱。
“上街要饭也得救儿子”正常的孩子一岁就能走路了,然而小杰一直到两岁还不能坐,医院做康复,一直到今年春节后才踉踉跄跄地学会了走路。
一边是病情经常复发的丈夫,一医院做康复的孩子,谈到这几年生活的艰辛,尚玉平不愿多说,李光超却是满满的心疼,“我们刚结婚的时候,人家都说我比她大10岁,现在我们看上去成了同龄人。她照顾我们爷俩太辛苦了。”夫妻俩在何桥老家还有6亩地,那是李光超弟弟妹妹留给他们的地。每年农忙时,一家三口就回到老家,李光超在家看孩子,瘦弱的尚玉平负责春种秋收。现在家里的大豆已经成熟了,还没有收割。
李光超今年住了4次院。每次住院,尚医院,上午照顾丈夫,下午带着小杰去做康复。孩子不仅要在康复中心做训练,回家也要反复练习。小杰最害怕拉筋,特别疼,每次左腿和右腿各半小时,做完就是浑身大汗。现在只要提起“拉筋”两个字,他就嚎啕大哭。
让夫妻俩欣慰的是,小杰的智力没有受到影响。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幼儿园,但小家伙能说会道,思维敏捷,全家人的名字和手机号码都记得清清楚楚,还经常提醒父亲不要忘这忘那。
小杰最大的愿望就是跟别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他经常问妈妈:
“我什么时候才能做手术呀?手术后我就能去学校了吧,我好想上学呀!”为了省钱,一家三口早饭和晚饭都是尚玉平自己炕的馍,中午没时间做饭就点一份面条,让老板多放点汤,加一个鸡蛋,三个人分着吃,鸡蛋自然是留给孩子的。尚玉平希望先让丈夫做脑积水手术,因为只有丈夫好起来了,她才有信心撑起这个家。而李光超执意要先给儿子手术。
“我小时候就是因为耽误治疗,导致终生残疾。无论如何我不能让儿子重复我的命运,我一定要让他好起来,他是全家的希望。我就是上街要饭也得救儿子。等孩子能上学了,我们夫妻俩就可以工作,生活就会越来越好。”李光超是个要强的汉子,直到去年才申请办理低保。为了治病亲戚家都借遍二轮了,如果不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他说自己绝不会向社会求助。如果你愿意帮助这苦难的一家人,请与李光超联系,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