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甚至还在不停蠕动。3月6日,记者从贵医大附院
确诊脑囊虫位置
取出的脑囊虫
“从人脑里面取出来的,竟然是活的虫子,有的甚至还在不停蠕动。”3月6日,记者从贵医大附院获悉,日前,该院神经外科完成了一台特殊手术——脑内捉活虫,成功救治一名46岁的男性患者。
患脑积水入院
病人命悬一线
2月18号,一名来自从江县的患者因脑积水被送到了贵医大附院紧急抢救。
接诊医生告诉记者,严重的高颅压症状让这名46岁的吴先生头痛难忍,还伴有频繁呕吐和高烧,进食都出现了困难。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吴先生的脑积水原因是四脑室出口梗阻所致。
“根据影像资料显示,脑室扩大,渗出明显,典型的脑积水表现。磁共振发现脑干周围全是一个个的囊性病灶,堵塞脑积液通道,是脑积水的原因。而且梗阻的现象正在加速扩展中,如果脑干进一步受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脑损伤,有生命危险。”贵医大附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杨明介绍说,因为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专家组讨论后决定进行开颅手术。
打开头颅后
医生也意外
“术中打开颅骨,硬膜膨隆看到脑内压力极高,剪开头部硬膜后,见到一个个晶莹透亮的小球球,像葡萄串一样夹杂在脑子里。这就是囊尾蚴,磁共振中显示的囊性病灶。”杨明说,这就是造成梗阻的罪魁祸首,临床上叫脑囊虫病。
经查患者医院有过治疗寄生虫病的病史,手术之前,专家们也推测过是脑囊虫病。开颅后,看见这么多囊尾蚴存活在脑部,“我们也吓了一跳。”杨医生说。
为了解除颅内高压,以及囊性病灶对脑干的压迫,必须将脑干周围的囊尾蚴清除,于是开始摘虫操作,而且必须小心谨慎尽量将虫子完整取出,避免使其破裂,损伤脑干。“必须极其缓慢地一个个剥离。”经过两个多小时取虫操作,体积较大的囊尾蚴被全部取出,术后护士数了一下,竟然有30多只,其中最大的直径有一厘米。
彻底除虫害
还要5个月
“开颅取虫,只是将最危急的情况解除,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杨明指出,因脑内囊虫数量较多,分布位置广,手术治疗不能将虫全部取出,术后仍需要杀虫治疗,且死亡的虫体将引起严重的组织反应,进一步的造成损害,其病非常凶险,治疗较为复杂。
目前,患者仍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中,脑积水的情况得到改善,意识也在逐步的恢复。
“现在,患者算是解除了生命威胁,保住了性命,后续我们采取的治疗方法仍是抗虫治疗,过程将持续3到5个月。”
生活习惯惹祸
囊虫离我们不远
“脑囊虫病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科室一年能收治两三例这样的病人。”该院神经外科韩峰医生表示。吴先生脑内的幼虫数量之多,体积之大,实属罕见。
据悉,脑囊虫病的全名为脑囊尾蚴病,和蛔虫蛲虫等我们熟知的常见病相似,都属于人体寄生虫,但所不同的是该病为链状绦虫(俗称猪绦虫)感染后,其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脑所致。
因为人是绦虫的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当食入受囊虫感染的猪肉或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虫卵经过肠道内消化液的作用孵化出幼虫,再钻入肠壁,随血液循环及淋巴液到达全身各处,“脑部,肌肉内,关节处,眼球里,总之,人体活动量大,耗氧量大,血液循环最快的地方,都可能会有这种幼虫。”
医生提示:
食物煮熟煮透
脑囊虫病大部分是在云南,广西,贵州的山区农村中局部流行,但是寄生虫却时刻围绕在我们周围,防虫除虫不可避免,生活中还需以预防为主,切记下几点:一、食物砧板生熟分离;二、烹调时猪肉一定要熟透,改掉食用生肉的习惯;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洗手;四、注意“米猪肉”,不要食用来源不明的猪肉;五、牲畜圈养,避免人畜互相感染;六、定期除虫。(作者:张梅来源:贵阳晚报)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