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让一家人充满希望
“只要勤劳肯干,日子会越来越好”
居民讲述:
刘克解,男,67岁,江夏区湖泗街道均堡村村民
▲江夏区湖泗街均堡村村民刘克解(中)目前已种植30亩苗木,24日,市审计局驻村扶贫干部王平(右)和张宏(左)正在测量刘克解田中樱花树树围。
“我叫刘克解,住在江夏区湖泗街道均堡村,我有三男两女共5个孩子,年妻子因病去世,此后至今我一直未再娶。妻子去世时,5个孩子中老大14岁,老五才2岁多,他们主要靠我和我的老父亲抚养成人。除大儿子是中专毕业,其他四个孩子都是初中毕业。现在,37岁的大儿子、33岁的二儿子都已结婚。26岁的小儿子未婚,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年9月和10月,大孙子、大媳妇相继得了重病。两人医药费共花了约38万元,至今还欠着外债12万多元。这也是导致我家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
年10月19日,武汉市审计局、武汉商贸控股集团的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我们村,多次核实后,把我家列为了精准扶贫对象(家庭户籍人口有5人)。近两年来,驻村扶贫工作队干部和村、街道等干部,在对我家人的救助帮扶、脱贫产业发展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多关心与无私帮扶,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有我们一家人的勤劳肯干,有扶贫干部的关心和帮助,我相信我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他感到了依靠
捐款送到病床前
“均堡村地处武汉、咸宁和大冶等三市交界地带,在武汉的最南端。这个村是我市个贫困村之一,包括刘克解家在内,全村有66户人属于贫困人口,多是因病因残致贫。9月19日,记者一行从汉口驱车近3个小时赶到均堡村探访。
年之前,刘克解家还算宽裕。他肯吃苦,靠种西瓜,为大儿子、二儿子各盖起了一栋两层楼房。但接踵而至的打击,让这个大家庭陷入贫困。
年,大儿子在温州办小鞋厂亏损,还欠债14万多元。
年9月初,10岁的大孙子突然晕倒,后被诊断为先天性动静脉畸形导致的颅内大量出血。为给孙子治病,刘家欠下12万多元外债。次月,大儿媳黄晓燕又病倒了,住院7个多月,花去医药费25万多元。出院后一直用药,现在每月还得余元。
年10月,武汉市精准扶贫行动启动后,扶贫工作队进驻均堡村,扶贫干部走访中得知黄晓燕的事情后,市审计局机关干部等人一天内就募捐了2.48万元。扶贫干部把医院病床前,“一家人的燃眉之急有所缓解,当时我真的是忍不住老泪纵横……”刘克解回忆说,扶贫干部当时还说今后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随时打电话他们,“那一刻起,我感到有这多人都在帮我,我们家多了一份依靠”。
黄晓燕户口此前一直在老家贵州,经驻村扶贫干部等协调努力,她的户口去年6月转到了江夏,低保随后也办了下来,现在每月低保收入是元。
”种西瓜、种苗木、打工
一家人对生活有信心
“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是关键。考虑到刘克解会种西瓜、也有苗木种植技术,驻村扶贫工作队把他列为了产业扶贫对象。
去年,因连续强降雨,导致刘家的西瓜颗粒无收。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等数次上门鼓励,刘克解今年又种植了10亩地的西瓜,产量3万斤。8月西瓜上市时,市审计局专门组织干部、职工自行购买了1万斤。仅西瓜一项,刘家今年纯收入就有1.2万元。驻村扶贫干部说,今后每年只要刘家还种西瓜,他们都会想办法帮他销售。
为支持包括刘克解在内的贫困户发展苗木种植,去年,村里组织购置余棵栾树、樱花树等苗木树苗,刘家获赠棵。今年,刘家的苗木种植面积也从年时的5亩多扩大到23亩,品种也增至20余个,有樱花树、广玉兰、海棠、樟树等。
9月19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刘家的苗木种植地里看到,樱花树的树干直径已有约10厘米,树高至少四五米。“类似这般大的樱花树,刘家地里有余棵,眼下都可以上市销售了,若全部卖完能有收入12万元左右”,驻村扶贫干部说,为帮刘家销售这批樱花树,近段时间以来,他们一直都在紧锣密鼓地联系、推介。
今年,刘克解还种植有花生、黄豆等,预计有三四千元收入。此外,村里上月还筹建了一家苗木养护公司,刘克解在该公司打工日工资至少80元。“再加上两个儿子在外的打工收入,今年争取把外债多还一点。”刘克解说,这两年,他总给他的孩子们说一句:“只要人还活着,生活总要过。要自己努力才能过得更好,何况扶贫干部一直都这么关心和帮助。”
”他们的故事
蔡甸区张湾街道雄岭村吴佩:
关爱让我在求学路上信心满怀
今年6月从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我被保送到上海交大读研。虽家境一般,但精准扶贫活动启动以来,我一直都感受到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干部的关爱。
从大三开始到现在的近两年里,刘惠敏等帮扶干部一直都与我保持着频繁联系。他们就像亲人一般,总是对我嘘寒问暖,帮我购置新衣、到学校看望我。8月31日我启程前往上海前,他们又专程给我送来0元助学金,并帮我办理了行李托运手续……有他们的关心、帮助,我在求学路上信心满怀。
蔡甸区消泗乡七壕村李小春:
丈夫有了工作每天收入元
我今年50岁,下肢残疾,要靠拄拐杖出行。丈夫60岁,是名聋哑人。小女儿此前精神受过刺激,常年在家需要我们照顾。
去年底,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里引进一家农业公司,流转了我家的12亩地,并安排我丈夫在公司从事果树养护工作,一天有收入元。现在,小女儿看病还可以享受到精准扶贫贫困户的医疗待遇,报销比例也提高了。现在我家里有土地流转、打工等收入,政府还给我发补助,生活有盼头!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邓南街道窑头村高世功:
父子俩住进了60平方米新房
我今年83岁,老伴早年因病去世。儿子是一个先天的肢体残疾人,虽已58岁,但一直没成家,也干不了重活。此前,我和儿子是住在一间12平方米的简易平房里。该房因年久失修几近垮塌,但我们父子俩根本没能力维修。
今年6月,区教育局负责人在走访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当即表示由该局下拨资金4.2万元,为我们拆除危房、重建新居。7月份,我们就住进了面积60平方米、有两间房、厨卫俱全的新房里。新房窗户都是铝合金材质,墙面粉刷一新,厕所都铺了瓷砖……住进这样漂亮的新房,我这辈子心满意足。
东西湖区新沟镇街道三大队黄志国:
在家上班每月能拿千元工资
我今年39岁,从小身患类风湿性疾病,手脚不能正常弯曲。父亲去世后,我与母亲相依为命。我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找不到工作,经济拮据,至今未婚。
我懂得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去年10月,驻村扶贫干部帮我联系了一家公司,让我成为非坐班制快递单录入员,根据工作量每月收入数百元不等。今年春节后,扶贫干部又帮我协调调整到了该公司的物流单质量检测岗,每月收入固定有元。
黄陂区姚家集街道青联村喻天强:
预计今年家庭年收入4.5万元
我今年39岁,身体残疾,全家4口人,妻子患有先天性智障,加上在2年突发脑积水疾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女儿在读高中,儿子在读小学。两个孩子在去年的精准扶贫助学扶智中,获得助学金共计元。
在驻村扶贫干部帮助下,今年我承包了15亩地种植水稻,扶贫干部多次到田间指导我栽培和防治病虫害技术,并给我送来斤复合肥。今年3月起,扶贫干部又安排我在村里的油茶基地从事看护管理工作,每月工资0元,预计今年我家可实现年收入4.5万余元。
黄陂区王家河街道小寨村王雄:
夫妻俩都有了稳定的收入
我12岁时因一场事故导致我的右臂高位截肢,女儿5岁。年10月精准扶贫以来,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小寨村等帮助下,妻子成为村里的一名网格管理员,一年收入1.5万元。
年底,街道办事处位于村里的余亩茶园正好到了承包调整期,反复协调后,其中的30亩茶园转由我承包。去年,茶园的龙井茶、绿茶等卖了多元,预计今年能卖七八千元。平时,我还在外打点零工,一年收入1.8万元。
江夏区山坡街道光华村任九红:
大家帮我争取到5万元小额贷款
我今年48岁,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萎缩不能正常行走,靠双拐支撑。全家五口人,母亲79岁需要人照顾;妻子有轻微智障,无劳动能力;女儿12岁,读初二;儿子只有9个月大。
年11月,我家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后,在光华村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我扩大了西瓜、苕尖等种植规模,产品直接销往到咸宁、白沙洲农产品市场等。今年5月,光华村和帮扶干部还为我争取到5万元的小额贷款,街道办事处还帮扶我2吨肥料等生产物资。7月份时,扶贫干部还帮我销售了3万余斤西瓜,销售收入有3万多元。
新洲区旧街街道石咀村王宏学:
一年卖茶收入至少有4万元
我今年41岁,全家有4口人,妻子患有精神障碍,16岁的女儿在读技校,8岁儿子在读小学。全家承包耕地、林地共4.8亩,年时人均纯收入仅元。
精准扶贫启动后,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干部和村干部动员我,将4.8亩承包地全部改种白茶、黄金茶,并免费给我提供了茶苗,村茶叶种植协会还为我提供了技术培训、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用不了几年,茶树越大、产量越高,一年卖茶收入至少会有4万元。
新洲区旧街街道莲花塘村卢喜元:
两个孩子每年有元补助
我们全家5口人,母亲身体多病、常年用药,妻子患有癫痫病,一对儿女都在读小学。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水稻、药草和油茶等,以及我农闲时节外出打零工的收入。
驻村扶贫工作队经常到我家,给孩子带些玩具和书籍,逢年过节也都会登门慰问,勉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去年,市教育局推出了助学扶智的精准扶贫惠民政策,我的两个孩子每年有共计0元的生活补助费、元校车接送车费补助。
来源:长江日报
感谢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