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孩子总说因为粗心丢分,家长也就信以为真。
这样一来,真正的问题就被掩盖了。
孩子自以为什么都懂,没有问题,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
可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却被忽视了。
多少孩子成绩差,不是因为粗心,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积懒成笨”。
孩子并非不聪明
只是懒得学习
辅导孩子写作业,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情。
孩子一放学就只想玩,丢下书包完全不管作业,还得三催四请才不情不愿拿出作业本。
好不容易坐下来了,却迟迟下不了笔,不是拿着笔抓耳挠腮,就是对着书本发呆。
问他怎么回事,他却说:“妈妈,我不会做。”
多少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产生怀疑:我的孩子就这么笨吗?
“今天才学的知识,现在就忘了?”“老师上课不是讲过吗,怎么就不会做了?”
其实,孩子并非真的不会,而是懒得学会。
宝宝在出生之后,爸爸妈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帮助宝宝发展手部的精细动作以及手眼的协调能力,要尽快帮助宝宝掌握抓、握、拍、打、叩、敲、击打、写、画等动作。根据宝宝月龄的不同,掌握的能力也是不相同的。
1、0-3个月
宝宝在出生之后拳头是紧握的,就算你把手掌打开,他的手掌也会再次握起来。等到3个月的时候,宝宝就会逐渐打开手掌,可以初步控制手掌,比如把大姆指塞到嘴里。
2、3-4个月
宝宝在这个时候喜欢紧抓着物品不放手,有的还喜欢抓着脚往嘴里送,可以在床前放一个铃铛,让宝宝主动伸手去够玩具。
3、5-6个月
在这个阶段宝宝会急于去探索不同形状或者材质的物品,还能够用掌心握住体积比较大的积木,这个时候可以给宝宝多买一点有声响的布书。
4、7-8个月
宝宝这个时候可以将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学会张手敲击可摇动的玩具,这个时候可以多买一些沙锤、敲敲锤等敲击玩具。
5、9-10个月
宝宝已经可以拍手了,双手可以自如的张开、握上,还能够拿起带把手的杯子,有的甚至还可以控制玩具的按钮,并将物品放到玩具箱或者垃圾桶里。
6、10-12个月
宝宝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在平面的桌子上用四个手指捡物品,但是掌握的还不是很熟练。
7、14-18个月
宝宝已经可以自己握住勺子吃饭了,还能够搭起两块积木。
8、18-24个月
宝宝在两岁左右就会显示出习惯用手是左手还是右手,还能够熟练的捏起小物品、捡起移动中的球、熟练的翻书、用橡皮泥捏出形状等,有的还可以把玩具拆开再安装上。
这个简单的分列仅供大家参考,是根据月龄和掌握能力基于平均值来展开的。如果宝宝掌握的超前说明爸爸妈妈平时引导做的很好,掌握的有点延迟也不需要太过紧张,只要平时积极的通过小工具或者玩具来提高就能够赶上了。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那么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学习的。学习更多的孕产知识,不仅能够让你更快进入妈妈这个角色,还能够缓解你孕期紧张的情绪,甚至能够起到避免产前抑郁的作用。
1、宝宝刚出生皱巴巴,甚至有脱皮的现象
宝宝刚出生时看起来皱巴巴的,几天之后甚至会出现脱皮的现象。这是因为宝宝的皮肤突然失去胎脂的保护,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所导致的。新妈妈可以给宝宝涂抹一些润肤油,是不需要进行任何额外治疗的。
2、黄疸
宝宝在刚出生的2-3天会开始出现黄疸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脸部和全身肤色偏黄。一般会在4-6天时达到高峰,7-10天时消退。对于早产儿来说,黄疸的持续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点,个别喝母乳宝宝的黄疸可能会持续几个月,但是没有特殊原因是不建议新妈妈停止母乳的。
3、打喷嚏
新生儿是非常容易打喷嚏的,这是因为宝宝的呼吸系统里存在部分黏液或者羊水,宝宝就会通过打喷嚏这种天生防御的反射动作来清理这些异物。
4、脐带
在宝宝的脐带残根没有完全脱落之前,每次给宝宝洗澡的时候都应该避免脐带沾到水,或者在洗澡之后快速擦干。洗完澡之后还要用碘伏给脐部进行消毒,穿纸尿裤的时候最好将前端翻到肚脐的下面,以免肚脐部位因为摩擦引发感染。
5、囟门
新生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头部前后各有一块柔软的区域,被称为囟门。前囟门呈菱形在头顶正中靠前的位置,一般会在18-24个月内闭合。后囟门呈三角形,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闭合或者本身就很小,最晚也会在出生后2-4个月内闭合。
当妈妈可是一个技术活儿,特别是当一个好妈妈。对于孕期的准妈妈,不要等到产后身体虚弱的时候才想到要开始了解相关孕期的知识,不如趁着宝宝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把相关的知识学习起来吧!
有些细心的家长发现宝宝最近有点怪怪的,虽然体重非常的正常,但是肚子却圆鼓鼓的,这是因为宝宝生病了吗?其实,导致宝宝肚子圆鼓的原因是很多的,并不一定是生病。
一、非疾病的原因
1、腹部呼吸
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胸肺部的肌肉组织还处在发育的阶段,而且大多数宝宝是通过腹部呼吸的,肚子会不停的上下起伏,于是就变得圆鼓。
2、腹肌发育的不完全
宝宝的腹肌在出生后还在发育的阶段,但是却要起到容纳各个脏器的作用,所以肚子才会看上去比较突出,随着宝宝的发育,腹部就会逐渐变得平坦。
3、腹部胀气
有些宝宝会不断的打嗝和放屁,于是肚子就可能变得不舒服而有些圆滚,这可能是腹部胀气导致的。
二、疾病的原因
1、肠道疾病
如果宝宝没有胃口、腹部摸上去有肿块,甚至是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那么就可能是肠道疾病导致的肚子圆鼓。爸爸妈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耽误宝宝的病情。
2、食物过敏
如果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的话也可能会导致胀气,这个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多留心观察,看看过敏的情况是否能够好转。
3、便秘
如果宝宝只是轻微的便秘,爸爸妈妈可以在辅食中多添加一些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同时让孩子多喝水。如果宝宝便秘的情况比较严重,那么就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开塞露来缓解宝宝的情况。
4、乳糖不耐受
宝宝因为体内缺乏乳糖酶,所以就没有办法将乳糖酶进行分解和消化,所以腹部才会出现胀痛或者腹泻等消化不良的情况。如果宝宝是因为这种情况腹部圆滚,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补充外源性乳糖酶或者是转成乳糖奶粉进行喂养。
让宝宝肚子变得圆滚的原因是多样的,如果只是普通的非疾病原因,那么只要日常注意就完全可以了。如果怀疑是疾病原因导致的,那就不要大意,医院进行检查,也好早日放心。
对于宝宝来说呛奶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相信很多宝宝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其实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简单的,爸爸妈妈快来一起看看要怎么处理吧!
1、在室外喂奶要小心
很多家长都喜欢在休息日阳光充足的时候,带着宝宝去公园游玩,有的时候还会带上婴儿推车。不过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宝宝来说他们是很容易饥饿的,那么有些家长就会在车上给宝宝喂奶。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要边推车边给宝宝喂奶,否则会很容易让宝宝呛奶。婴儿推车也要注意选择有遮阳棚的,这样就算长时间要给宝宝喂奶,也不需要担心太阳会晒到宝宝了。
2、在宝宝很饿的情况下,不要喂奶
很多爸爸妈妈在带宝宝的时候并不够细心,甚至会经常忘记给宝宝喂奶。这样一来,宝宝就会很容易感受到饥饿。如果这个时候给宝宝喂奶的话,他就会很着急的去寻找妈妈的乳头,一旦一次性吸入过多的乳汁,那么想要不呛奶都很难。
3、控制好奶流的速度
如果妈妈们在哺乳的时候发现乳汁分泌的过快或者奶量过多的话,那么一定要用手指按压乳晕。以达到减缓奶水流出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这样就能够降低宝宝呛奶的几率。当然,妈妈也可以用手来夹住乳头,这样都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4、选择合适的餐桌椅
很多爸爸妈妈为了方便,都会在宝宝专用的餐桌椅上喂奶。但是这样却是很容易让宝宝呛奶的,因为宝宝拿着奶瓶吃奶的时候会在椅子上来回的活动,所以爸爸妈妈在准备餐桌椅的时候,一定要买有°喂奶躺椅的,这样宝宝就能够半躺着在上面吃奶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希望爸爸妈妈在看完本篇文章之后,学习到一些必备的预防宝宝呛奶的小知识。而且有空的时候还可以多看一些育儿的相关知识,相信对宝宝的健康是能够起到不小帮助的。
上下滑动布局工具条上可以设置滑动高度
设置滑动序列:选中里面一项,再点击左边模板/收藏/图片,会插入到选中内容的后面。也可以直接用拖动来插入内容和调整顺序。
上课的时候,老师把新知识都详细地讲解了,孩子听懂了,也就以为学会了。
可若缺少课后的复习、思考和作业,只是听过的知识不会被真正吸收。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越聪明的学生,越懂得课后学习的重要性。
平时辅导作业的时候,很多家长习惯了“陪读”,有的始终在旁边指点督促,有的实在看不下去,直接动手帮孩子完成作业。
家长的过度干预,会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
反正做错了有人帮忙修改,不做了有人代劳,考差了还有人帮自己找借口。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会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也就习惯了偷懒,不动笔,不动脑,也不学习。
习惯了偷懒
孩子真的会变“笨”
懒惰是一种坏习惯,会严重耽误孩子的学习。
很多家长以为只要督促孩子就行了,却不了解,孩子表面上的懒惰容易发现,深层次的懒惰却无迹可寻。
孩子认真听课,回家后也一直做题,为啥成绩就是上不去?
别的孩子也没我家孩子努力,为什么别人总拿第一,我家孩子却不上不下?
面对这些疑惑,最好的答案就是:
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曾经有清华大学教授大胆评价:
在中国,至少有一半学生在“假努力”。
表面上看非常刻苦,任劳任怨,实际上学习时懵懵懂懂,成绩一塌糊涂。
他们看上去用了十二分的功,但因为方法不当、效率过低,导致最后只有6分的收获。
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分数就越高,不是不停补习就能脱胎换骨,不是每天只睡5小时就是勤奋。
伪勤奋对于孩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
请观察孩子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做题不彻底,过于依赖参考答案;学习没有针对性,做题贪多求全;不懂归纳知识点,学过了就忘了。
付出的学习时间越多,收效却越小。孩子饱受伪勤奋的折磨,就因为没找对方法。
没有目标的努力,没有计划的奋斗,都只是作秀。
一味纵容
是对孩子的莫大伤害
从教多年,越来越发现教育的一个真相:没有真正的笨孩子,只有被懒惰拖垮的孩子。
家长不正当的教育方法,正是纵容孩子懒惰的根源。
每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的应对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家长态度温和而要求严格,给了孩子尊重与必须遵守的底线;
家长态度强硬而要求严厉,给了孩子底线,也施加了很大压力;
家长态度模棱两可,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
家长完全不管,给了孩子不努力、不学习的理由。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正在导致孩子越学越“笨”。
一定要明白:指望孩子自觉,是最无力的教育。
指望孩子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是最难实现的愿望。
有教学20多年的语文老师这么说:
“在小学的时候,家长、老师要帮助孩子树立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大人的时期,也是他们学习态度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很多孩子之所以懒惰,都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做支撑。
对于大多数爸爸妈妈来说,他们对宝宝的爱可以追溯到从第一次听到宝宝心跳开始,然后慢慢感受着宝宝一点一滴的成长,这种爱也变得越来越深沉。那为什么说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需要慢慢来呢?
1、刚开始的时候
孕期,爸爸妈妈可能希望宝宝立即承认自己,与母亲和父亲的感情相应对,并结合。但在许多情况下,这是不会发生的。
所以爸爸妈妈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可能会想有一个宝宝是个可怕的错误,然后立刻感到内疚,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渐进的,直到父母有足够的时间从临产和分娩的生理和情感张力中有所恢复,至于时间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
此外,怀孕期间,大多数准父母都有性偏好,希望要一个女孩或一个男孩,这是不明智的,所以享受宝宝本来的样子,不要感到伤心和遗憾。
2、出生到六个月期间
每个妈妈只要看到宝宝,都会由衷地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小家伙。虽然刚出生的宝宝不能给我们很热烈的表示,但是随着我们之间一天天的了解,感情的纽带就在慢慢形成,这是比什么都有意义的过程。
3、六个月到十二个月期间
这个阶段的宝宝变得越来越好玩,他们每天都会掌握新的本领,也开始变得更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宝宝还会通过一些可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你的喜欢,比如说主动让你拥抱、主动亲吻你。
我们对宝宝的爱就是从这一点一滴的生活中不断加深的,特别是当爸爸妈妈从繁忙疲惫的工作单位回到家里的时候,只要看到宝宝可爱的笑容,所有的疲惫和无力感都会一扫而空。
一岁以下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儿,颅骨都还没有发育好,在两块额骨和顶固之间会形成菱形的空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囟门。爸爸妈妈要知道,囟门是判断宝宝健康的重要依据。
平时,囟门表面与头颅表面的深浅是一致的,摸上去可能稍微有一定的凹陷,有时候还可以感受到血管的脉搏。这种情况在满月的时候会特别明显,这些表现都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如果宝宝的囟门部位比头颅表面凸出来,像个小鼓包一样,用手按时感觉很硬、很紧绷,这就说明宝宝头颅内的压力增高。
引起颅内压力增高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由感染引起的,比如,各种脑膜炎、颅内出血、脑肿瘤、脑积水等。有时候宝宝吃多了鱼肝油,造成维生素A中毒也可能会引起颅内压增高。需要注意的是,正常的宝宝在哭泣或者用力时颅内压力也会增高,前囟门也会比较硬,但这属于正常现象。
而颅内压力比较低的时候,囟门会塌陷。最常见的原因是由腹泻或者频繁呕吐造成的,这是因为身体丢失了大量的水分。此外,宝宝在营养不良的时候,囟门可能也会表现为凹陷,需要特别注意。
正常的宝宝在1岁到1岁半左右前囟门就会完全闭合,有佝偻症的宝宝闭合的时间会晚一点,脑积水的宝宝囟门闭合时间也会比较晚。但也要注意的是,囟门如果闭合的太早,也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阻碍。特别是新生儿,更应该注意加强对囟门的观察。
囟门这个部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不是禁区。有的人可能连摸都不敢摸,甚至给孩子洗澡的时候也不敢洗,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我们提倡给宝宝清洗囟门,这样可以保持囟门的清洁和卫生。
新生儿每天的睡觉时间会在13个小时以上,所以一个好的睡眠方式对新生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新生儿如何睡觉好呢?其实,宝宝仰睡和侧睡都是安全系数非常高的睡姿。
宝宝因为需要长时间的睡眠,所以睡觉的方式至关重要。很多新爸爸新妈妈因为不了解,在多数情况下可能就按照宝宝舒服的方式进行。但是其实关于宝宝的睡觉方式也是要进行监督纠正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姿势都对宝宝的健康有好处。
宝宝睡觉的时候,仰睡是一个非常好的睡姿,而且大多数宝宝采用的睡姿也是仰睡。因为这个姿势对宝宝的心脏等脏器不会产生压迫感,对宝宝的健康发育有利。但是经常采用仰睡的姿势,也可能会导致宝宝产生“大扁头”的难看头型,所以时不时爸爸妈妈还可以引到宝宝侧睡。
侧睡有利于宝宝尽快学会翻身,而一旦宝宝发生呕吐,侧卧就会及时让口腔内的呕吐物从嘴角流出,避免引起呛咳和窒息。如果宝宝有打鼾的情况,爸爸妈妈也可以尝试把他的身体侧过来,小呼噜慢慢停止,呼吸也就顺畅了。而且右侧卧睡,还有利于宝宝胃内食物顺利进入肠道。但是长时间的侧睡会使宝宝的耳部轮廓受到压力,导致耳形发生变化。
除了侧睡、仰睡,新生儿的睡姿还有俯睡,但是俯睡并不利于宝宝的健康。俯睡不仅容易导致宝宝窒息,还不利于身体的散热,容易诱发宝宝猝死。即使有的宝宝喜欢俯睡,觉得安全感高,爸爸妈妈也要及时进行纠正。而侧睡和仰睡都可以有效防止宝宝呛奶,侧睡相对仰睡来说更有利于宝宝塑造好看的头型。
所以,新生儿的侧睡和仰睡都是有利有弊的。侧睡虽然不算是最好的睡姿,但是却比俯睡更有利新生儿的健康,爸爸妈妈要早早养成宝宝仰睡和侧睡的睡眠习惯。当宝宝拥有一个健康的睡眠姿势,就会拥有一个很好的睡眠质量。
很多爸爸妈妈发现刚出生的宝宝总是喜欢握紧小拳头,这其实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握拳反射”。如果宝宝缺乏这项原始反应,那就需要注意了!
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大脑皮层发育还不够成熟,对于手部肌肉的调节能力有限。通俗点来说,那就是相对于手指伸直的动作,宝宝更容易弯曲手指,于是就造成手指不能自如的张开和收紧。
不过由于个体存在的差异,也有不少宝宝的手会一直处于伸展状态。这个时候,只要宝宝的生长发育指标是正常的,爸爸妈妈就不用过度担心。
但是,当你用手去扒宝宝的手指却不能扒开时,或者宝宝手指关节不能活动,那就要引起注意。如果四个月以后宝宝的小手依然紧握着,医院看医生了。
随着宝宝长大,大概在3-4个月的时候,他的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屈肌力量会逐渐减弱,伸肌力量逐渐增强,二者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这个时候宝宝的小手就可以松弛自如,开始有抓取的动作了。
那,宝宝握着小手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妈妈可以用手指划着圈按摩宝宝的手腕,轻轻的移动宝宝的手臂,和他一起玩游戏。还可以慢慢将宝宝的手指一根根打开,再慢慢的一根根并拢,这样可以抚摸到宝宝的每个手指。按摩的时候要注意自如的转动宝宝的手部、肘部和肩部关节,不要碰触到宝宝觉得疼痛的地方,不要在关节部位用力。
其实在宝宝出生之后医生就会进行第一次身体检查,其中就包括握持反射在内的原始反射检查。如果发现宝宝每天有握持反射,或者握持反射久久没有消失,那都属于不正常的情况,需要引起爸爸妈妈的警惕。
所以,新生宝宝总喜欢握紧自己的拳头,既不是太冷,也不是太紧张,这其实就是宝宝最舒服和最自然的一种状态而已。最后祝福大家的每一位“小拳击手”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上下滑动布局工具条上可以设置滑动高度
设置滑动序列:选中里面一项,再点击左边模板/收藏/图片,会插入到选中内容的后面。也可以直接用拖动来插入内容和调整顺序。
为了避免孩子在懒惰的坑里越陷越深,我们不能再纵容孩子了。
培养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请给他恰到好处的管束;
培养一个优秀出色的孩子,请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多少孩子积懒成笨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习惯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小学阶段孩子之间的差异,归根到底,就是习惯的差异。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摆脱“积懒成笨”的困扰,家长、孩子、老师要一起努力:
家长要学会真关心——
把钱花在刀刃上,教育不能盲目从流,适合孩子才好。
用检查代替唠叨,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及时发现问题;
狠得下心来管教,不纵容,不偷懒,守护孩子的成长。
孩子要学会真努力——
积极主动,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把学习当做最重要的事;
积极思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遇到不懂的一定要请教;
积极学习,多动笔,多阅读,多练习,认真对待每次作业。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于这个世界要有一个慢慢熟悉的过程。妈妈和孩子之间不单单需要依靠语言的沟通,同时还要依靠视、触、听、嗅,甚至味觉等方面来让心灵得到沟通。要是孩子哭了,妈妈安慰一下孩子,抱抱孩子,孩子也停下来不哭了。
如果妈妈经常性抚摸他、拥抱他,那么孩子会分辨出妈妈的触摸和气味。妈妈能够知道孩子为什么哭:是饿了还是身体觉得不舒服。孩子也会朝着妈妈发出信号,饿了、渴了就要哭,喝完奶之后会打嗝,尿湿了会让妈妈换尿布。所以,妈妈最好是能够尽量满足婴儿的各种需要。
母婴要求同室,这是很正常的。母想子,子恋母,妈妈和孩子呆在一起,就能够少很多的牵挂,还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这样乳汁的产量才会增加,孩子才能够吃饱。
在刚刚生产完后的几天出现的“空乳房”不代表妈妈没有乳汁,只是少一点而已,另外,这时候孩子的需奶量也不是很多,所以少量的初乳也可以让孩子吃饱。
母乳是最适合孩子的产品,所以让孩子早一些吮吸乳头是刺激乳汁分泌的最好的方式,孩子越早吸吮,奶越多,乳汁的产量也就越多。
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婴儿,要是孩子的吮吸能力强,那么孩子体重的回升速度比另外的孩子要快很多,通常情况下,孩子出院的时候体重差不多已经回升到出生时候的体重了,这时候孩子生长发育是很快的。
孩子的嗅觉、听觉会慢慢感知和适应妈妈的信息,只要妈妈陪伴着孩子,孩子就会感觉非常有安全感,也不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所以孩子胃口也好,睡得好,体重增加也快。
母乳喂养也有利于妈妈的健康,它能够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阴道流血,使一些妇科疾病的发生率降低。母婴同室的产妇和婴儿在到家之后也能够尽快适应生活,减少很多的烦恼,是非常有好处的。
儿童专家表示,孩子的成长是和爸爸妈妈的亲密抚摸有着很大的联系的,为了让孩子成长地更好,爸爸妈妈可以采用抱、按、捏等方式。
捏:是爸爸妈妈对孩子进行捏揉,力度比按要大一些。多捏捏可以让孩子的全身和四肢肌肉更加坚实。通常情况下是从手臂到脚,然后再从两肩至胸腹,每次行10-20次。在捏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胃泌素的分泌和小肠的吸收功能都会有所提高。要是你的孩子脾胃功能虚弱,消化不良的话,平时不妨多按按。
抱:能够把爸爸妈妈的感情传达给孩子,对孩子来说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不过,一些爸爸妈妈害怕惯坏了孩子所以总是不抱孩子,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要是孩子哭闹的话,最好是能够给孩子拥抱,这样子能够让孩子得到精神安慰。
因为爸爸妈妈和孩子接触的时候,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意的,同时,抱抱孩子还能够让孩子放松身体。因此,要是孩子哭闹的话,最好是能够多抱一抱你的小宝宝,这样也可以让孩子的感情思维得到发展。
按:是爸爸妈妈用自己的手来按按孩子。可以让孩子趴着,然后从背部至臀部下肢给孩子按一下,接着把孩子翻过来,从胸至腹部下肢,每行10-20次。
这样一来,可以让孩子的肌肉得到锻炼,同时还能够减少脂肪细胞的沉积,让孩子的血液循环地更好。另外,还可以增加心肺活动量和肠胃的消化功能。爸爸妈妈随时都可以给孩子进行适当的按摩,比方说,用手摸摸孩子的手臂、手指,以及脸颊等等。
上面的一些行为最好是不要在孩子吃饭的时候以及进食不久后进行,不然可能会让孩子出现呕吐的情况。最好是在饭后2小时进行。操作的时候最好是轻一些,稍用力时也要以孩子感到舒适为度,注意不要让其受凉,以防感冒。
爸爸妈妈在抚触孩子时,整个人的情绪要积极一些,不要给孩子做鬼脸,避免孩子模仿形成不良习惯,以后再改就难了。
作为一个妈妈,大概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宝宝生病严重到要进急诊了!这个时候妈妈一定非常的慌乱,但是千万不要太激动,你只有准备充足,才能够保证宝宝足够的安全。
1、你需要知道最近的急诊中心在哪里
这个听起来或许很傻,但是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注意的事情。不管你住在哪里,都需要注意周围是不是有急诊中心。这样万一你的孩子不幸出了意外,你可以第一时间把宝宝带过去,让宝宝能够接受最及时的治疗。
2、马上拨打
如果你的宝宝有什么你无法控制的情况,一定要马上拨打,同时开始回忆宝宝是不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或者是药丸之类的。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拨打之后会有人帮助你控制情况。
3、向急救人员讲述事情经过
当救护车到了之后,你要向医生和护士详细的讲述事情的经过。宝宝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最初是什么表现,今天宝宝都吃了一些什么,有没有对什么药物过敏等等,这些会帮助医生和护士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所以,你要对整个事件都有详细的了解,并且能够清楚的描述。
4、妥善安置其他孩子
如果你有多个孩子,而其中一个孩子受伤的时候,其他的孩子怎么处理就会变得很困难,因为你和老公肯定是想陪在受伤的宝宝身边的。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找朋友或者信得过的邻居来帮忙暂时照看孩子,如果家里有亲戚离得很近的话,也可以通知他们及时来。
5、保持冷静
这种时候你的情绪一定是很激动的,但是在孩子面前你一定要保持冷静。越是混乱的时刻,宝宝越是需要冷静的精神安慰。
送宝宝进急诊一定会让你非常担心,特别是当只有你一个人在宝宝身边的时候。除了上面的小步骤是不可忽视的,最重要的还是预防为主,在日常生活中就时刻注意宝宝的各个健康方面,尽量避免急诊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生了,也一定要冷静,一步步去进行。
大部分人在有了宝宝之后,都会急切的去寻找资料要如何照顾宝宝。其实,宝宝本身就是一本书,他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家长要做的就是好好的阅读与沟通。
1、要信任宝宝
宝宝其实知道很多重要的事情,但是宝宝却不知道爸爸妈妈经常会接收到一些对宝宝有害的意见,反而忽视与宝宝之间的交流。
一个宝宝最需要的就是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是爸爸妈妈与宝宝建立信任的基本本能。爸爸妈妈要信任自己的宝宝,也要相信自己,当你与宝宝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之后,就一定能更好地了解宝宝的需求,和宝宝过健康幸福的生活。
2、善于与宝宝沟通
有的爸爸妈妈希望在照顾宝宝的时候能够有一个专家时时刻刻告诉他们要做些什么,帮助他们下一步怎么做。其实只要你观察宝宝,只要你做错了,宝宝就会告诉你的;如果你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宝宝也会告诉你,你所做的就是他需要的。
3、宝宝会如何告诉你,你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
只有宝宝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当你正确满足他的需求的时候,他就会给你灿烂的笑容;当你没有正确满足他的需求时,他可能就会哭泣和皱眉。如果爸爸妈妈能承认并且接受这个概念,就可以和宝宝更轻松的沟通了。
宝宝会本能的知道,好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比如说他知道母乳是免疫的关键,所以出生后他会本能的吮吸乳房,而根据年龄和母乳的变化,宝宝慢慢就会断奶,因为他的营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了。宝宝从出生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生存要依赖其他人,所以更多时候爸爸妈妈要像宝宝学习。
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案看起来是这么的简单,但是我们却没有注意到。与其违背宝宝的天性而遵守其他的规则,不如看看宝宝真的需求什么。宝宝一定会教给我们很多的东西,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教师。上下滑动布局工具条上可以设置滑动高度
设置滑动序列:选中里面一项,再点击左边模板/收藏/图片,会插入到选中内容的后面。也可以直接用拖动来插入内容和调整顺序。
老师要学会真辅导——
提高课堂效率,尽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学会;
高度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