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又称水脑病,是指由于脑脊液的分泌、循环、吸收功能异常导致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积聚大量脑脊液,脑室变大,压迫脑实质,导致意识、直觉和运动机能出现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犬脑积水多见于先天性疾病,后天偶发。后天性脑积水一般都是由脑炎、颅内肿瘤、寄生虫、外伤等疾病继发引起的脑脊液循环不畅而导致。
先天性脑积水最常见于玩具型品种的犬,主要症状包括双眼腹外侧倾斜又称为“落日征”和颅盖骨突出,并导致多种神经症状。前脑症状最典型,包括失明、坐立不安、行为改变和共济失调,甚至可能出现抽搐。
诊断
对患犬进行CT检查,一般可见:眼部无异常,脑室可见扩大;侧脑室变大,尤其是额角周围存在低密度区;大脑皮质变薄。根据病犬精神萎靡、喜低头、转圈运动及盲目运动等临床症状,结合CT检查结果,基本可以确诊。
治疗
CSF产生的速度在犬和猫分别为0.~0.5mL/min和0.02mL/min。一部分由脉络丛产生,另一部分是脑和脊髓的代谢产物。CSF的主要吸收部位在静脉窦和颅内静脉的蛛网膜颗粒。
脑积水的治疗原则是抑制脑脊液的过量分泌,改善流通,促进吸收,排出过剩液。脑积水的治疗分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治疗:选择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脑血流量、降低眼内压和颅内压的甘露醇与速尿联合应用;采用糖皮质类激素,可促进脑脊液的吸收,减少脑脊液生成;神经生长因子和维生素B6联合使用,用来营养神经;但是甘露醇虽然可以减少脑脊液产生,但长期应用又引发电解质失衡。
手术治疗:人医方面主要的手术疗法包括,脑室-腹腔分流术、侧脑室外引流术、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侧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等。虽然手术是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方法,但操作过程易引起败血症等并发症,且目前尚未有手术治愈犬脑积水的病例。
心室导管(A),瓣膜和入口(B)和腹膜导管(C)。
讨论
脑脊液是由侧脑室、第3、4脑室的脉络丛上皮细胞产生的无色透明液体,充满于各脑室与蛛网膜下腔。脑积水的发生主要与脑脊液产生与吸收的平衡被破坏有关。脑脊液的循环障碍主要发生在室间孔、中脑导水管、外侧孔、正中孔等。脑积水增加会引起脑实质和血液分布的变化,故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病理变化。
脑脊液不断产生,同时被吸收回流至静脉,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淋巴液样作用,供应脑细胞营养、转运脑组织代谢产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酸碱平衡、缓冲脑和脊髓压力、对脑和脊髓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一般先天脑积水的脑积液为淡黄色,所以如果脑积液采集的时候颜色是其他颜色,比如:红褐色,我们就可以怀疑为颅骨骨折且骨痂断端深入脑组织,而引发的脑积水。
在脑积水的诊断中,一般需要与犬瘟热、狂犬病、隐球菌病等其他有神经症状的犬病鉴别诊断,对于伴有颅骨闭合不全症状的小型犬,一般怀疑为先天性脑积水,但有时会因常规思维而导致误诊,因为颅骨先天发育不全的犬头部较容易发生骨折,进而由外伤引起脑积水,本病例就是这样的情况。所以在确诊时仍需借助于X线、CT、B超等影像技术。
脑积水分类复杂,最为常见是根据流体动力学分类,分为交通性和梗塞性两类,其中前者指脑脊液吸收受阻;后者是脑脊液的循环受阻。另外,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脑积水,先天性由于脑脊液循环通道受阻、脑脊液分泌过多和脑脊液吸收障碍等先天原因引起;后天性多为脑炎、寄生虫、外伤等疾病所致。
无名兽医打赏才有动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