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属疱疹病毒科β亚科,已正式命名为人疱疹病毒5型(humanhexesvirus5,HHV-5),为双链DNA病毒。
HCMV感染极其广泛,我国人群CMV抗体阳性率高达86%~96%,孕妇约95%左右,小儿周岁时体内抗体阳性率已达80%左右。
CMV感染可造成哪些后果?
一旦人体感染CMV,终身存在,具有潜伏活化特点;
通常致病性弱,但对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的胎儿、新生儿、小婴儿及免疫抑制者可造成严重后果,易致流产、胎死宫内、胎儿生长受限(FGR)等,还可使胎儿生后患感音神经性耳聋、脉络膜视网膜炎、肝炎、肺炎、血小板减少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小头畸形、脑积水、脑炎、颅内钙化等);
围生期及生后感染在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的新生儿及小婴儿、免疫缺陷或免疫低下的儿童也可引起严重的脏器损害;
此外,有证据表明HCMV感染与移植排斥、细菌或真菌的二重感染、某些肿瘤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CMV感染如何分类?
根据感染时间可分为:
先天性感染(出生2周内证实)
围生期感染(出生3~12周证实)
生后感染(出生12周后获得性感染)
根据感染表现可分为:
症状性感染:全身-症状累及≥2个器官系统;或病变主要集中于某一器官或系统);
亚临床感染:有感染证据、无症状,但有体征和(或)功能损害);
无症状性感染:存在感染证据,但无症状、体征及功能损害。
儿童大多数为无症状及亚临床感染。
如何寻找CMV感染证据?
直接证据:从病变活检组织或特殊体液(如脑脊液、肺泡灌洗液内、羊水、尿液)分离到CMV病毒或检出病毒复制标志物(病毒抗原和基因转录产物)。临床常用血清或血浆、外周血、尿液CMV-DNA、CMVpp65。
间接证据:血清中HCMV-IgM、HCMV-IgG。
直接证据中CMV-DNA的拷贝数与病毒活动呈正相关,可应用于诊断及治疗效果监测。
CMV易侵袭肾小管上皮细胞,尿中CMV浓度较高,如存在CMV病毒,24~72h可检测出,具有较好的时效性,文献报道尿CMV-DNA检测的敏感性高于PP65与IgM抗体检测,已有学者发现尿液中CMV-DNA拷贝数>105/mL,可以作为高度预示临床症状性CMV感染的一个阈值。
由于婴儿体内IgG抗体可受母亲胎传抗体的干扰,IgM抗体的产生率不高,且其生成至少需约2周时间窗,因此IgG抗体的时效性、特异性不高,6个月内婴儿不推荐,IgM抗体虽然时效性强于IgG,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弱于直接证据。
总之:
时效性:直接证据间接证据;
灵敏度:外周血CMV-DNA尿CMV-DNA血清CMV-DNA、CMV-pp65CMV-IgG、CMV-IgM;
特异度:直接证据、CMV-IgMCMV-IgG。
尿CMV-DNA时效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且标本留取方便,备受儿科医患青睐。
存在CMV感染,是否需要治疗?
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为首个获准应用的抗HCMV药物,目前仍然为首选。需静脉给药。
诱导治疗:5mg/kg(静滴1h),q12h,共2~3周;
维持治疗:5mg/kg,1次/d,连续5~7d,总疗程约3~4周。
若诱导期疾病缓解或病毒血症、病毒尿症清除可提前进入维持治疗;
若诱导治疗3周无效,应考虑原发或继发耐药,或现症疾病为其他病因所致;
若维持期疾病进展,可考虑再次诱导治疗;
若免疫抑制因素未能消除则应延长维持疗程,采用:①5mg/kg,1次/d;或②6mg/kg,每周5d;或③序贯缬更昔洛韦口服,以避免病情复发。
发现CMV感染证据后,一方面由于CMV的弱致病性,多数感染患儿无症状;另一方面抗病毒治疗疗程较长,使用过程中可出现肝功损害、造血功能抑制等副作用,故目前更昔洛韦抗病毒指征尚十分严格。
主要应用指征包括:
①符合临床诊断或确定诊断的标准并有较严重或易致残的HCMV疾病,包括间质性肺炎、黄疸型或淤胆型肝炎、脑炎和视网膜脉络膜炎(可累及黄斑而致盲),尤其是免疫抑制者如艾滋病患儿;
②移植后预防性用药;
③有中枢神经损伤(包括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先天感染者,早期应用可防止听力和中枢神经损伤的恶化。
围生期或生后感染CMV常常引起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通常为亚临床感染,抗病毒治疗前需评估患儿脏器损害情况及免疫功能,一项针对于此的Meta分析显示更昔洛韦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及利巴韦林组,且不断有学者尝试进行小剂量短程更昔洛韦治疗,治疗效果肯定,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低。
母乳中发现CMV感染证据,是否还能继续母乳喂养?
已感染HCMV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无需处理;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需处理带病毒母乳。
-15℃以下冻存至少24h后室温融解可明显降低病毒滴度,再加短时巴斯德灭菌法(62~72℃,5s)可消除病毒感染性。
编辑
刘芳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50(4):-.
[2]杜正强.尿巨细胞病毒检测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2(2):-.
[3]沈丹,黄少军,汪晶晶.三种标本CMV-DNA含量检测在儿童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J].肝脏,(1):35-37.
[4]尚世强,陶然.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1(22):-.
[5]崔法新,王青霞,胥彬,等.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血清巨细胞病毒DNA检测结果及治疗策略[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1(14):-.
[6]顾绍庆,郑意,陈慧娟,等.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系统评价[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6):-.
[7]谢齐放,易著文,王曼知,等.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Meta分析[J].华夏医学,,29(2):82-85.:
[8]钱卫疆,徐宋周,翟岩,等.尿FQ-PCRDNA检测评估短程更昔洛韦治疗小婴儿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32(11):-.
大镜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